关键词
某型电动飞机螺旋桨振动特性实验研究
作者: 项松   杨凤田   王志   刘远强   赵为平   来源: 实验力学 年份: 202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固有频率   振动特性   螺旋桨   电动飞机  
描述: 某型电动飞机采用螺旋桨产生拉力,为了防止螺旋桨工作时共振,利用ES-2-150振动实验系统进行了两叶木质螺旋桨和碳纤维螺旋桨的振动特性实验,采用谐振搜索与驻留方法测量出木质螺旋桨的第一阶固有频率为36.07Hz,碳纤维螺旋桨的第一阶固有频率为73.58Hz。螺旋桨爬升状态转频为39Hz,这与木质螺旋桨的第一阶固有频率非常接近,导致木质螺旋桨在爬升状态出现比较严重的振动故障。因此,某型电动飞机最终选择两叶碳纤维螺旋桨作为其拉力产生装置。
微型无人机和鸟体撞击飞机风挡玻璃对比实验
作者: 郭亚周   刘小川   郭军   王亚锋   王计真   来源: 实验力学 年份: 202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微型无人机   损伤面积   剩余速度   撞击实验   鸟体   飞机风挡  
描述: 微型无人机呈现爆炸式增长,对民航飞机造成了极大的安全威胁。为探索微型无人机与鸟体对飞机结构碰撞损伤的差异性,本文开展市场上常见的消费级微小型无人机和等重鸟体对飞机风挡撞击的对比性实验。实验采用空气炮法,利用高速摄像观察两者撞击过程并测算撞击速度,对比实验后风挡损伤面积。研究结果表明,等质量鸟体和微型无人机在同等冲击速度下,由于无人机和鸟体组织构成不同,微型无人机的穿透力大于鸟体穿透力,速度衰减小于鸟体速度衰减,对风挡造成的损伤面积小于鸟体的损伤面积。所以微型无人机更容易穿透风挡对舱内人员和内部设施造成损伤,具备更大的破坏力。
微型无人机和鸟体撞击飞机风挡玻璃对比实验
作者: 郭亚周   刘小川   郭军   王亚锋   王计真   来源: 实验力学 年份: 202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微型无人机   损伤面积   剩余速度   撞击实验   鸟体   飞机风挡  
描述: 微型无人机呈现爆炸式增长,对民航飞机造成了极大的安全威胁。为探索微型无人机与鸟体对飞机结构碰撞损伤的差异性,本文开展市场上常见的消费级微小型无人机和等重鸟体对飞机风挡撞击的对比性实验。实验采用空气炮法,利用高速摄像观察两者撞击过程并测算撞击速度,对比实验后风挡损伤面积。研究结果表明,等质量鸟体和微型无人机在同等冲击速度下,由于无人机和鸟体组织构成不同,微型无人机的穿透力大于鸟体穿透力,速度衰减小于鸟体速度衰减,对风挡造成的损伤面积小于鸟体的损伤面积。所以微型无人机更容易穿透风挡对舱内人员和内部设施造成损伤,具备更大的破坏力。
飞机典型金属材料振动疲劳历程中模态阻尼比获取方法研究
作者: 王建强   周苏枫   马君峰   邵闯   来源: 实验力学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振动疲劳   模态阻尼比   有限元分析   金属材料  
描述: 结构模态阻尼比是影响振动疲劳特性的主要因素,获取模态阻尼比对于结构振动疲劳的分析和仿真计算有重要作用,对于揭示金属材料振动疲劳损伤形成机理有直接意义。本文选取典型航空金属材料2024-O铝合金,进行了大量的元件级振动疲劳试验及仿真分析计算,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元分析计算的振动疲劳历程中结构模态阻尼比的获取方法,适合于元件级结构振动疲劳过程中模态阻尼比变化规律的获取。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在不中断振动疲劳试验的情况下,得到较精确的振动疲劳历程中的模态阻尼比,从而为进一步揭示金属材料振动疲劳损伤形成机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大型飞机机身曲板多轴载荷试验技术研究
作者: 邓凡臣   柴亚南   薛会民   李崇   陈丽敏   来源: 实验力学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机身壁板   叠加原理   多轴载荷   均匀性   加载方法  
描述: 根据大型运输机及客机机身壁板结构静力分析与耐久性和损伤容限试验技术需求,研制了一套能够为机身壁板施加多轴载荷的试验系统(FPTS)。该系统由轴向载荷施加组件、剪切载荷施加组件、气压载荷及环向平衡载荷施加组件构成,既能为机身曲板施加单一载荷,同时又能实现多轴载荷协调加载,解决了多轴载荷施加边界约束的相互干涉与耦合问题。试验结果表明,单轴载荷试验应变数据均匀,多轴载荷试验应变满足结构在小变形下的叠加原理。上述试验结果可为机身静强度及疲劳强度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航空发动机叶片扭转刚度试验装置误差评定
作者: 苏军   于云飞   王洪斌   白珺   来源: 实验力学 年份: 201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误差评估   扭转刚度   叶片   角度测量  
描述: 本文针对一种航空发动机叶片扭转刚度试验装置进行了误差评定,分析研究了误差减小与控制的方法。对扭转刚度公式展开误差传递函数分析,从载荷施加和角度测量两方面分析试验装置产生误差的主要因素,并采用误差传递函数进行合成,确定了扭转刚度的误差。通过对附加载荷等误差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总结出试验过程中减小和控制误差的一般规律和方法。通过改进试验装置,将扭转刚度测量误差从±2.6%降低到±0.8%。建议叶片转动角度应控制在5°以内,以控制误差在合理范围。本文结果对工程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