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航空发动机,气固两相流,数值模拟,粉末流量,加力燃烧室】搜索到相关结果 84 条
-
航空高速锥齿轮行波共振的噪声与动应力测试研究
-
作者:
胡国安
何刘海
吴桂娇
武昌耀
刘超
来源:
推进技术
年份:
201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锥齿轮
噪声
行波共振
动应力
-
描述:
为了获取涡轴发动机附件传动齿轮工作状态下的振动特性,采用声波导管的噪声测量方法和应用电阻应变计测量齿轮动应力的技术,得到了齿轮行波共振转速和频率以及全转速范围的动应力数据。试验结果表明:声波导管的噪声测量方法能够准确测量齿轮的行波共振转速及频率,行波共振时电阻应变计能够准确测量出齿轮动频;被测锥齿轮在运行转速范围内存在多个节径行波共振,最大分频动应力在五节径后行波处,幅值约为115MPa。
-
基于多节点热网络法的航空发动机主轴轴承温度场分析
-
作者:
高文君
刘振侠
朱鹏飞
吕亚国
来源:
推进技术
年份:
201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主轴轴承
传热扩散热阻
热网络法
节点划分
-
描述:
航空发动机主轴轴承温度场分析是发动机润滑系统热分析的关键。针对传统简单节点热网络法中轴承温度节点设置过于简化、人为设置轴承生热分配比例等问题,提出改进的多节点热网络法。基于Hertz热扩散理论,将
-
基于序列工作点的航空发动机过渡态气路分析参数选择研究
-
作者:
杨锟
屠秋野
王纬
蔡元虎
来源:
推进技术
年份:
201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波变换
航空发动机
奇异值分解
过渡态气路分析
序列工作点分析
-
描述:
为了降低由多工作点分析(MOPA)方法的平均效应所产生的气路分析(GPA)系统误差,提出了基于航空发动机过渡工作过程的序列工作点分析(SOPA)技术,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种系统的气路分析参数选择方法
-
不同维度缩放方法在航空发动机总体仿真中的应用
-
作者:
宋甫
周莉
王占学
张明阳
张晓博
来源:
推进技术
年份:
202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零维仿真模型
航空发动机
完全耦合方法
多维度仿真模型
迭代耦合方法
-
描述:
不同维度缩放方法在航空发动机总体仿真中的应用
-
基于混合区域极点配置的航空发动机全包线鲁棒变参数控制器设计
-
作者:
贾秋生
史新兴
李华聪
韩小宝
李岩
来源:
推进技术
年份:
202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线性变参数模型
航空发动机
鲁棒控制
参数依赖Lyapunov函数
极点配置
-
描述:
基于混合区域极点配置的航空发动机全包线鲁棒变参数控制器设计
-
基于滑动时窗策略自适应优化支持向量机的航空发动机性能参数在线预测
-
作者:
曹惠玲
王冉
来源:
推进技术
年份:
202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支持向量机
航空发动机
遗传算法
滑动时窗策略
在线预测模型
-
描述:
基于滑动时窗策略自适应优化支持向量机的航空发动机性能参数在线预测
-
基于Broyden算法的航空发动机气路故障诊断
-
作者:
潘阳
李秋红
王元
来源:
推进技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Kalman滤波器
航空发动机
气路故障诊断
涡轴发动机
Broyden算法
-
描述:
针对基于Kalman的故障诊断算法响应速度慢、多故障诊断及非设计点诊断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Broyden算法求解方程组的航空发动机气路故障诊断方法。针对涡轴发动机,以模型输出跟踪发动机输出
-
基于递归径向基神经网络的航空发动机盘腔瞬态壁温预测
-
作者:
李振环
王海
丁小飞
刘太秋
王春华
来源:
推进技术
年份:
202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RBF神经网络
空气系统
瞬态壁温预测
多维重构
-
描述:
针对航空发动机空气系统盘腔瞬态壁温动态预测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递归预测模型。首先通过时序数据多维重构的方法建立训练样本,强化径向基神经网络对“时滞性”的预测能力,分析了模型固有超
-
基于双向优化策略的航空发动机多变量加速控制规律优化研究
-
作者:
姜威
尹金星
郑前钢
张海波
来源:
推进技术
年份:
202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加速优化
双向优化策略
涡扇发动机
几何调节规律
-
描述:
针对航空发动机传统加速优化采用并行优化方法,未能有效利用燃油与几何变量的配合作用,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向优化策略的加速控制规律优化方法。并行单向优化方法中的目标函数集中在发动机当前性能上,燃油的主导作用
-
基于运动法的航空发动机高速燃油齿轮泵卸荷槽设计与验证
-
作者:
符江锋
赵志杰
刘显为
魏士杰
崔建
魏鹏飞
来源:
推进技术
年份:
202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燃油泵
困油模型
卸荷槽设计
齿轮泵
-
描述:
高压、高速、高温化使得齿轮泵固有困油问题愈发严重,传统卸荷槽结构已难以满足高性能燃油泵设计要求。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运动法的新型卸荷槽结构设计方法,通过构建困油模型并从整泵全局角度分析齿轮参数对困油各项性能的影响规律,以确定齿轮参数并为卸荷槽设计提供约束条件;其次基于齿轮运动规律和卸荷槽设计原则进行了某型燃油齿轮泵卸荷槽的设计,并进行了多个工况下新型卸荷槽和传统卸荷槽困油特性仿真对比;最后试制了样机并通过试验验证了卸荷槽设计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卸荷槽较传统矩形卸荷槽相比,同工况下最大困油压力降低63.4MPa,流量脉动率减小33.5%,空化区域更小,工作性能更优,能够显著缓解困油带来的不利影响。采用该结构卸荷槽的齿轮泵具有高的容积效率和长时抗汽蚀能力。
<
1
2
3
4
5
6
...
7
8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