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黑白全色航空遥感负片质量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作者: 于德峰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黑白全色航空遥感负片  质量控制系统  感光测定  感光特性曲线  参数计算  
描述: 实现方法。在此基础上开发了黑白全色航空遥感负片质量控制系统。概括起来,本文重点研究并解决了以下问题:br (1)基于计算机的黑白全色航空遥感负片感光特性曲线绘制方法。br (2)基于计算机自动绘制
航空激光雷达在桥梁提取中的应用
作者: 郑义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航空激光雷达在桥梁提取中的应用
模拟航空废水的微生物处理研究
作者: 姚艳春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模拟航空废水的微生物处理研究
航空公司航班延误的分析与对策
作者: 靖德果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近几年来,航班延误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航班延误问题依然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航空公司比较关心对航班延误程度的估计以及如何采取措施降低航班延误的可能性。br 本文将依次解决有关航班延误的三个方面的重要问题,包括了延误程度的量化、延误的可能性估计以及如何提高航班正点率。br 一是如何求出航班延误时间的表达式。通过航班过程分解为地面过站过程与空中飞行过程,找出合适的影响航班延误时间的自变量,确定延误时间与这些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任意一个航班的出发延误时间由波及过来的前续航班的到达延误时间以及本次航班未受前续航班影响的延误时间共同决定。后者也可称之为本地延误时间,或者独立延误时间,是第一个重要的自变量。独立延误时间可定义为实际有效的过站时间与标准过站时间之差。独立延误时间由本地机场的地面服务水平、当地的天气情况以及空中管制情况等因素决定,具有不确定性,因而是一个随机变量。前续航班的到达延误时间波及到本次航班的时间有可能会因为缓冲时间的存在而被吸收掉一部分。前续航班的到达延误时间又取决于出发延误时间与空中延误时间。如此形成一个递推的关系。本文把独立延误时间、缓冲时间、空中飞行延误时间、空中飞行余量作为决定航班延误时间的自变量。先得到一个递推式,再得到通项式。br 二是如何求出在一般条件下成立的航班延误时间的概率分布函数的表达式。在求解这个分布函数时,利用联合分布函数的概念以及多元随机变量函数的概率分布函数模型,得到了任意航班延误时间概率分布函数的通项公式。文中对这个公式给出了严格的证明。作为一个推论,我们得到了求解航班正点率期望的公式。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公式的有效性。br 三是通过调整现有的航班计划的方法降低航班延误的可能,提高航班正点率。主要探讨航空公司如何在航班计划阶段发挥缓冲时间在降低航班延误方面的最大潜力:在不增加缓冲时间总量的前提下,如何在各个航班之间合理分配缓冲时间。本文给出了一个非线性规划模型,利用遗传算法,求解航班计划中缓冲时间的较优分配方案。实际算例表明,模型给出的方案对降低航班延误,提高正点率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利用算例中的结果,本文得到了最优整体正点率与总缓冲时间之间的关系曲线,这条曲线对于合理运用缓冲时间来提高航班正点率具有启发性。br 本文提出的模型及得到的结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航空重力测量方法及试验研究
作者: 梁星辉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航空重力测量方法及试验研究
多模态航空数字相机系统研究
作者: 方俊永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航空遥感  数字相机  立体成像  快门同步触发  图像采集  几何纠正  
描述: 在卫星,特别是我国对地观测卫星以及传统胶片航空遥感不足以满足地理空间数据的巨大需求情况下,发展自主、综合集成的航空数字遥感系统,以创新实现超越,将能保证我国各行各业对空间信息的需求,特别是对于高分辨力(空间分辨力、光谱分辨力)和全天候遥感数据的需求,解决当前基础地理空间信息供需矛盾。 本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就是研制一套能够提供高空间和光谱分辨率全色和多光谱图像的航空数字相机系统。本文提出了多模态航空数字相机系统(MADC)的设计思路,基于3台4K×4K大面阵数字相机的MADC能够实现宽视场、多光谱和立体成像3种模态。本项目围绕系统理论设计、系统研制、关键技术、试验飞行和验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包括多模态航空数字相机系统总体设计、宽视场模态相机系统详细设计、多光谱模态相机系统详细设计、图像数据的高速采集和存储、实现多相机快门同步、与POS系统的接口和数据利用、影响系统性能的参数分析。 本文针对宽视场模态和多光谱模态的相机位置和成像模式进行了详细的具体设计,分析了相机间的相对位置对最终成像的影响,并讨论了宽视场模态和多光谱模态时相机的安装误差对重叠率(成像范围)的影响,指出多光谱模态的相机安装要求比宽视场要求高。分析了获取图像的分辨率变化以及引起影像几何变形的各种因素,着重讨论了外方位元素和快门延迟对影像的影响。 研制的MADC系统经过多次地面试验、车载试验和飞行试验的完善和改进,系统软硬件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能够与POS系统连接并记录定位和姿态数据,所设计的快门控制系统能准确实现定时时间间隔的多相机同步曝光,采集和存储软件能快速采集和存储影像。所获取的多模态影像数据经快速预处理软件能实现预期的多模态功能。
新型航空镜间快门的研究与光学特性分析
作者: 于春风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型镜间快门  像移量  光学传递函数  光学畸变  曝光时间  快门效率  有限元分析  
描述: 光闸,快叶片控制曝光时间。改变高速电机的转速可以调节曝光周期。该机构消除了传统中心式快门往复运动带来的冲击、振动等问题,快门效率达到81%,曝光时间范围为1/100s~1/1000s。对快门整体结构
大视场航空测绘相机光学系统设计
作者: 于登群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航空测绘相机  光学系统设计  衍射光学元件  大视场  
描述: 衍射光学元件(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s, DOE)进行光学系统的优化设计,实现传统透镜系统所不能实现的特殊功能,改善光学系统的成像性能。论文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
航空燃气轮机涡轮级间燃烧技术研究
作者: 毛艳辉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级间燃烧  总体性能  热力循环  雾化细度  射流轨迹  V型稳定器  喷油杆  
描述: 航空燃气轮机性能的提高,需要在提高总增压比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涡轮进口温度,但现有技术条件下,压气机总增压比越高,其喘振裕度越小,而涡轮进口总温也受到耐热材料的限制,这都限制着航空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在高低压涡轮涡轮之间设置级间燃烧室,通过再热循环提高发动机总体性能被认为是现有技术条件下,增大发动机单位推力的一个有效手段。在总结当今航空发动机涡轮级间燃烧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级间燃烧室后的发动机总体性能计算上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耗油率近似不变即可显著提高发动机单位推力,一种认为单位推力的提高需要相近增量的耗油率,而涡轮级间燃烧室试验中出口温度场也难以匹配涡轮耐热需求,是现有研究中遇到的两个主要问题。针对总体性能计算结果的观点分歧问题,本文在非理想循环下编制了带级间燃烧室的航空发动机总体性能计算程序,对比了部分理想循环与非理想循环的总体性能差异,采用加力比、耗油率比等指标分析了级间燃烧室的适用范围,研究了高温升燃烧室发动机与带级间燃烧室发动机的各自优、缺点,指出了主燃烧室与级间燃烧室的热量分配方法,最后进行了带级间燃烧室发动机的优化计算,通过对F100-PW229的计算显示,优化后的发动机耗油率增长7%,单位推力增加30%。对某型发动机的过渡段设置级间燃烧室的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了过渡段外围周向设置凹腔、叶片径向开凹腔的方案,并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周向凹腔引入冷却气进行了研究,还研究了采用环向的v型稳定器燃烧方案以及多个径向稳定器方案,径向稳定器方案中又研究了单点喷射燃料和多点喷射燃料,最终选取采用多个径向稳定器、在叶片尾缘多点喷射燃料作为下一步试验的方案。为开展涡轮流道内的液体燃料喷射特性试验,采用Fraunhofer衍射技术和CCD相机分别测量了涡轮导叶流道内的液滴雾化细度和射流轨迹,试验来流速度56m/s-91m/s,喷嘴压差50kPa~400kPa,在叶片前缘喷射燃料,分别向吸力面、压力面侧喷和流道中心逆喷,研究发现:涡轮叶片流道内液滴轨迹同时受液气动量比、叶片折转角度、稠度的影响,在向吸力面侧喷时,液滴距离叶背太近,容易灼伤叶背,在向压力面侧喷时,液滴会打到叶片尾缘上,容易形成积碳,在中心逆喷时,液滴轨迹距离叶片表面相对较远。涡轮流道内液滴横向喷射的雾化粒径可以满足燃烧室要求。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径向稳定器进行了燃烧实验,考察了点、熄火特性、燃烧效率和出口温度场,喷油杆结构分为单孔喷射和三孔喷射,V型稳定器尾缘宽度分别为9mm和13mm,共在0.2kg/s、0.25kg/s、0.3kg/s、0.35kg/s/、0.4kg/s五个来流空气流量下进行了试验,来流温度为573K,试验结果显示:采用三孔喷油杆顺喷时的点熄火特性最好,稳定器尾缘宽度13mm,斜侧喷时的燃烧效率最高,温度场最均匀。下一步可在过渡段设置全径向稳定器,进行真实工况的环形叶栅燃烧试验。
航空相机高精度速高比测量技术的研究
作者: 郑丽娜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速高比测量  线阵CCD  空间滤波法  航空相机  
描述: 航空相机在空中飞行照相时,像移补偿精度是影响航空相机成像质量的关键因素,高精度像移补偿的前提是需要对速高比进行高精度的测量。本文将速高比测量转化为像移速度测量,从航空相机像移速度测量出发,以空间滤波测速法(SFV)为基础,对空间滤波器的滤波特性、滤波器的参数选择、二维速度测量以及SFV信号处理等相关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光学测速方法进行回顾,提出了利用空间滤波测速法对航空相机像移速度进行测量;介绍了空间滤波测速的原理和特性,并从数学角度对图像光强分布的空间滤波效应进行了介绍;讨论了透射函数对于窄带通滤波特性的影响,给出了不同形状的滤波器窗口对于典型透射函数的功率谱表达式,并对其功率谱中的频谱带宽及中心频率等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空间滤波器的功率谱密度函数,对影响空间滤波特性的关键参数进行了分析;对比了透射光栅、棱镜光栅、光电二极管阵列以及液晶元件阵列等各类空间滤波器件进行像移速度测量的适用性;讨论了利用差分检波对基频成分的消除,提出了进行像移速度方向鉴别以及二维速度测量的方法;深入的讨论了处理SFV信号所涉及的信号分析技术,介绍了频谱分析,频率跟踪,计数方法以及相关技术等典型的信号分析技术。提出了利用线阵CCD的空间滤波特性进行航空相机像移速度测量的新方法,利用线阵CCD的空间滤波特性,通过对线阵CCD推扫所产生的图像进行隔行采样,模拟了空间滤波器的窄带通频率特性,实现了对航空相机像移速度的光学非接触测量,从而实现了速高比的测量。此方法可根据地面目标的频率分布灵活调整空间滤波器的频率特性,能够适用于航空相机速高比的精确测量。实验对5mm/s~53.2mm/s范围内几个典型像移速度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CCD像元尺寸为8μm,相机曝光时间为10ms时,测量误差引起的像移量误差最大为2μm,能够满足航空相机像移补偿的精度要求;实验中采用了线阵CCD的像素binning功能,大幅度提高了数据的读出速率,实现了动态累加的快速采样,同时提高图像的信噪比;提出了利用单个线阵CCD进行一维运动方向鉴别的方法,简化了光学系统;介绍了基于模糊图像的二维速度方向鉴别方法,并进行了试验验证。本文成功的实现了航空相机像移速度的高精度测量,从而实现了速高比的高精度测量,试验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测量方法其精度完全满足航空相机像移补偿的精度要求。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