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逆变控制】搜索到相关结果 24 条
-
分布式电推进飞机动力偏航非线性动态逆控制
-
作者:
尤顺
寇鹏
姚轩宇
王京
梁得亮
梁哲
来源:
航空动力学报
年份:
202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分布式电推进
推力差动
飞行控制
全电飞机
自抗扰控制
非线性动态逆
-
描述:
分布式电推进飞机可通过多推进器间的推力差动来调节飞行姿态,从而为实现动力偏航提供了硬件条件。为此,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动态逆的动力偏航控制策略。建立考虑分布式电推进系统推力差动的飞机非线性飞行
-
不确定航空发动机分布式控制系统自适应滑模控制
-
作者:
任立通
谢寿生
王磊
苗卓广
彭靖波
来源:
航空动力学报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分布式控制系统
不确定性
自适应滑模控制
时延
-
描述:
针对存在参数摄动、外部干扰的航空发动机不确定性分布式控制系统,在系统具有时变输入时延和干扰上界未知的情况下,设计了具有鲁棒性能的自适应滑模控制器。基于预测控制和矩阵奇异值理论,对初始的发动机离散
-
不确定航空发动机分布式控制系统自适应滑模控制
-
作者:
任立通
谢寿生
王磊
苗卓广
彭靖波
来源:
航空动力学报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不确定航空发动机分布式控制系统自适应滑模控制
-
不确定航空发动机分布式控制系统自适应滑模控制
-
作者:
任立通
谢寿生
王磊
苗卓广
彭靖波
来源:
航空动力学报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不确定航空发动机分布式控制系统自适应滑模控制
-
航空发动机分布式控制系统动态输出反馈鲁棒H_∞容错控制
-
作者:
张乐迪
谢寿生
张驭
任立通
王磊
彭靖波
周彬
来源:
航空动力学报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分布式控制系统
网络诱导时延
鲁棒H∞容错控制
动态输出反馈
执行器部分失效故障
-
描述:
针对存在网络诱导时延、外部干扰的航空发动机分布式控制系统,提出了执行机构发生部分失效故障时的输出反馈容错控制方法。对航空发动机分布式控制系统中网络诱导时延以及执行器部分失效问题进行量化说明
-
航空发动机推力衰退缓解的神经网络控制
-
作者:
闫召洪
仇小杰
黄金泉
鲁峰
来源:
航空动力学报
年份:
202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经网络控制
变增量线性规划(LP)优化
性能退化
推力缓解控制
涡扇发动机
-
描述:
针对航空发动机气路部件性能退化导致的推力下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变增量线性规划(LP)优化神经网络控制方法用于航空发动机推力衰退缓解控制。该方法通过内环控制转速和发动机压比,外环修正发动机指令信号以
-
某航空发动机喘振控制系统设计与验证
-
作者:
王波
张兴龙
张新非
车杰先
张天宏
来源:
航空动力学报
年份:
202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控制逻辑
喘振检测
压气机稳定性
喘振
消喘
逼喘
-
描述:
喘验证。结果表明,测点2的A值脉动幅值是测点1的4倍,采用的硬件判喘准确率达到100%,制定的燃油阶跃供油控制方法可成功实现发动机逼喘,制定的消喘控制逻辑可成功使发动机退出喘振并恢复到目前状态。
-
点燃式航空重油活塞发动机冷起动控制策略
-
作者:
耿钊
赵振峰
李鸿
崔华盛
王蕾
来源:
航空动力学报
年份:
202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点燃式
活塞发动机
航空重油
冷起动
控制策略
-
描述:
针对点燃式航空重油活塞发动机低温起动困难问题,采取了空气辅助缸内直喷技术手段,开展了冷起动控制策略研究及试验验证研究,解决了-10℃发动机低温顺利起动问题。提取了影响冷起动的关键控制参数,并对其
-
飞机燃油箱惰化中氧体积分数控制指标分析
-
作者:
周鹏鹤
刘文怡
刘卫华
来源:
航空动力学报
年份:
202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氧体积分数控制指标
变化规律
极限氧体积分数
惰化系统
飞机燃油箱
-
描述:
对油箱惰化的氧体积分数控制指标,即极限氧体积分数,测定标准、理论与实验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系统地梳理与总结,并基于前人研究成果提出:(1)采用N_2惰化时,对于RP-3燃油,其地面状态下,可采用12
-
航空钛合金中厚板电子束焊残余应力控制
-
作者:
刘金刚
郑剑云
陈建文
傅兵
齐庭钰
来源:
航空动力学报
年份:
202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钛合金
热处理
电子束焊
残余应力
相变
-
描述:
基于热弹塑性理论,建立了航空用TC4钛合金中厚板的焊接有限元仿真模型,用以研究电子束焊和热处理后残余应力的大小和分布情况。利用双椭球热源和圆锥形热源的组合模拟电子束的热输入,且模型考虑了固态冶金相变的作用。结果表明,考虑固态冶金相变时仿真与试验测量得到的残余应力更加吻合,验证了本文仿真模型的有效性;焊缝位置存在较大的纵向残余拉伸应力,其峰值可达到842.6MPa,随着离焊缝中心距离的增大纵向残余拉伸应力不断减小,在焊缝两侧变为压应力,直至母材边沿残余应力为0MPa;热处理方法可有效减小残余应力,也使焊件中残余应力的分布更加均匀,且加热温度对降低残余应力的作用比较明显,当加热温度为973K时纵向残余拉伸应力的峰值可减少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