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技术挑战,制导策略,拦截中制导,高超声速飞行器,仿真验证】搜索到相关结果 18 条
-
一种面向航空母舰甲板运动状态预估的鲁棒学习模型
-
作者:
王可
徐明亮
李亚飞
姜晓恒
鲁爱国
李鉴
来源:
自动化学报
年份:
202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机器学习
航空母舰
鲁棒性
仿真验证
甲板运动预估
-
描述:
航母甲板在风、浪、流等因素影响下做六自由度不规则运动,影响舰载机着舰精度.航母甲板运动预估与补偿是自动着舰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也是提高舰载机着舰安全性与成功率的关键技术之一.为此,提出一种面向甲板运动预估的鲁棒学习模型,通过基本构建单元自适应演化出复杂学习系统.构建单元的训练采用非梯度的伪逆学习策略,提高了训练效率,简化了学习控制超参数调优;构建单元的架构设计采用数据驱动的策略,简化了架构超参数调优;采用图拉普拉斯正则化方法提高了模型对噪声和意外扰动的鲁棒性.通过某型航母在中等海况条件下以典型航速巡航时的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在甲板纵摇、横摇以及垂荡运动预估问题中的有效性及鲁棒性.
-
高超声速飞行器模型及控制若干问题综述
-
作者:
张超凡
宗群
董琦
田栢苓
叶林奇
来源:
信息与控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弹性
非最小相位
再入控制
模型
高超声速飞行器
-
描述:
高超声速技术是21世纪航空航天领域的战略制高点,具有显著的军事和民用价值.高超声速飞行器已成为当今世界军事强国研究的热点,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模型及控制问题进行研究,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先导性.本文
-
基于改进鸡群-Gauss伪谱法的组合动力飞机爬升轨迹优化方法
-
作者:
王有盛
孙立国
魏金鹏
谭文倩
潘永豪
来源:
航空学报
年份:
202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爬升轨迹优化
飞发耦合
涡轮基组合动力
优化算法
高超声速飞行器
-
描述:
基于改进鸡群-Gauss伪谱法的组合动力飞机爬升轨迹优化方法
-
基于气动/轨迹/控制耦合的飞/发一体高超声速飞机气动外形优化设计
-
作者:
屈峰
王青
程少文
王开强
来源:
航空学报
年份:
202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学科优化设计
气动优化
飞/发一体
高超声速飞行器
轨迹优化
-
描述:
基于气动/轨迹/控制耦合的飞/发一体高超声速飞机气动外形优化设计
-
基于稳态数据的航空发动机调速控制研究
-
作者:
王霞
贾弼元
唐予军
来源:
现代电子技术
年份:
202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转速调节
无超调调速
串级控制
部件级模型
稳态数据
仿真验证
双轴涡扇航空发动机
-
描述:
为研究某型双轴涡扇航空发动机的调速问题,文中利用航空发动机自身的无源特性和燃油输入与转速输出的稳态对应关系设计无超调调速控制器,在不利用发动机解析模型的情况下,完成控制器的设计和系统分析。鉴于在设定值跟踪过程中,积分的作用是根据历史误差最终积累出目标转速对应的稳态油量,文中采用发动机的输入油量与转速之间的稳态对应关系取代积分作用与比例作用共同完成调速。加速过程中油量超过目标稳态油的幅度由比例控制强度决定,调整比例控制系数即可调整系统跟踪速度。由于转速误差趋于0的过程中供油量同步回归目标供油量,因此能够避免积分滞后作用的弊端,从而避免速度超调。在高压转子动态足够快且只考虑低压转子一阶动态的情况下,通过仿真对无超调的调速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文中控制结构用于双轴涡扇发动机超调极小,极小的超调是由被忽略的高压转子动态造成的。为减小高压转子动态的影响并进一步改善调速效果,文中提出一种基于航空发动机静态特性的串级调速结构。实验结果表明,串级结构能够有效消除超调。
-
飞行器燃料再生冷却热管理系统参数设计
-
作者:
陈玮玮
方贤德
鹿世化
林福建
张烨
来源:
化工学报
年份:
202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对流
碳氢燃料
传热
高超声速飞行器
超临界流体
再生冷却
-
描述:
考虑飞行器的服役环境以及热管理系统质量与几何尺寸的设计要求,探讨了以航空燃料再生冷却技术为基础的高超声速飞行器综合热管理系统的方案。根据不同的热载荷种类和换热方式,结合新提出的超临界压力碳氢燃料管内
-
航空发动机热防护超临界CO2闭式循环方案设计
-
作者:
李星剑
连华奇
李育隆
徐思远
马旭
来源:
航空发动机
年份:
202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超临界CO2
热防护
循环结构
高超声速飞行器
闭式布雷顿循环
-
描述:
针对航空飞行器高速飞行时发动机热环境严峻、冷源有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热防护、以超临界CO2为工质的闭式布雷顿冷却循环方案。采用能量分析法构建布雷顿循环的数学模型,对比分析了简单循环、回热循环与间冷循环3种循环结构的优劣,比较了高温部件冷却通道的串并联结构对循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回热循环能够提高系统热效率约4%,但热沉利用率降低50%;间冷循环能够降低系统热沉消耗8%,但会导致系统总质量增大;超临界CO2简单循环是最符合发动机中间工质冷却循环工作需求的循环结构。对于简单循环而言,高温部件冷却通道并联结构的热效率比串联结构的高6%,但需要的碳氢燃料质量流量提高了2.7%,在碳氢燃料质量充足的条件下,并联结构的性能更优。
-
航空涡轮喷气发动机技术发展
-
作者:
黄勁東
来源:
航空动力
年份:
202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涡轮发动机
液体燃料
燃料电池
热力循环
技术发展
涡扇发动机
发动机技术
桨扇发动机
高超声速飞行器
涡轮喷气发动机
普惠公司
涵道比
替代能源
-
描述:
自航空涡轮喷气发动机1937年诞生起,世界主要工业国家就将它作为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加以扶持,纷纷投入巨资研发以抢占技术制高点。其技术路线是以布雷顿循环为基本热力循环,通过不断提高循环参数和部件效率,从而牵引发动机设计、材料、工艺、试验等技术持续发展,使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