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叶型常数,涡轮叶片,高温应变计,振动测试,高周疲劳】搜索到相关结果 59 条
-
某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有限元应力分析
-
作者:
王瀚艺
王进
来源:
无线互联科技
年份:
202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温度场
涡轮叶片
有限元分析
应力分布
-
描述:
某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有限元应力分析
-
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损伤分析
-
作者:
杨晓军
王瑛琦
刘智刚
来源: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涡轮叶片
检测
损伤
-
描述:
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长期工作在高温、高压的恶劣环境中,容易出现热障涂层脱落、烧蚀、裂纹、腐蚀等损伤。分析了高压涡轮叶片损伤产生的原因,介绍了实际中常见的几种损伤类型,并对其检测技术进行了阐述。
-
某在役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性能研究
-
作者:
魏永超
王瀚艺
来源: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涡轮叶片
应力
形变
离心负荷
-
描述:
真实工况下,涡轮叶片的型面测量、变化分析及其对性能的影响,是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针对目前研究普遍采用仿真叶片模型,且涡轮叶片研究薄弱问题,开展了涡轮叶片型面测量、建模、模型比对以及性能分析完整系
-
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故障检测荧光线性显示分析
-
作者:
余郅
王清艳
来源:
无损检测
年份:
202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荧光渗透检测
涡轮叶片
裂纹
改进措施
-
描述:
某型航空发动机试车后故障荧光渗透检测时,发现某级涡轮叶片存在线性显示。为了确定该线性显示的形成原因,对显示部位进行剖切及理化检测分析后确定:该线性显示为热裂纹,裂纹产生于铸造过程,且在试车过程中未出
-
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表面裂纹的超声红外热成像检测
-
作者:
刘竞雄
崔旭东
马朝阳
张文宾
李文涛
来源:
无损检测
年份:
202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涡轮叶片
表面裂纹
超声红外热成像
-
描述:
为了验证超声红外热成像检测方法对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表面不同分布类型的微裂纹缺陷的检测可行性及检测效果,采用理论分析和试验结合的方法,通过分析超声红外热成像检测原理,建立超声红外热成像检测系统;对含
-
基于MATLAB的民航发动机涡轮叶片寿命建模
-
作者:
袁忠大
程秀全
王大伟
来源:
机床与液压
年份:
202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参数相关系数优化法
涡轮叶片
牛顿迭代法
寿命建模
-
描述:
针对民航飞机维修工作中发动机涡轮叶片普遍存在故障率较高的问题,收集某型民用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可靠性数据,并运用三参数Weibull分布建立该型发动机涡轮叶片的可靠性寿命模型。在模型求解的数值计算
-
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疲劳寿命预测和可靠性分析
-
作者:
马雄
李翠
杨飘
来源:
科学技术创新
年份:
202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极大似然估计
涡轮叶片
可靠性分析
疲劳寿命
-
描述:
针对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未及时检修发生疲劳破坏造成发动机故障问题,本文对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做结构可靠性分析,从而进行故障风险评估以及优化涡轮叶片的巡检时间。以我国航空发动机常用的涡轮叶片材料
-
航空发动机外部管路支架断裂分析及优化
-
作者:
崔向敏
潘冬
彭楠
马健
来源: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年份:
202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振动应力
支架改进
断口分析
支架断裂
结构
外部管路
高周疲劳
-
描述:
、装配应力及加工质量不符合要求综合所致。据此,提出两种支架改进方案,并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分别进行了相同振动幅值和相同激振力下的强度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增加支架厚度和宽度提高支架高周疲劳强度储备可以有效避免该故障的发生,且改进后的支架抗振能力大幅提高。经后续试验验证,支架断裂故障得以排除。
-
航空发动机外部管路支架断裂分析及优化
-
作者:
崔向敏
潘冬
彭楠
马健
来源: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年份:
202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振动应力
支架改进
断口分析
支架断裂
结构
外部管路
高周疲劳
-
描述:
、装配应力及加工质量不符合要求综合所致。据此,提出两种支架改进方案,并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分别进行了相同振动幅值和相同激振力下的强度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增加支架厚度和宽度提高支架高周疲劳强度储备可以有效避免该故障的发生,且改进后的支架抗振能力大幅提高。经后续试验验证,支架断裂故障得以排除。
-
某航空发动机卡箍断裂故障分析
-
作者:
刘中华
贾铎
刘鑫
来源:
航空发动机
年份:
201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扇机匣
航空发动机
振动
卡箍
故障分析
断裂
结构强度
高周疲劳
-
描述:
螺栓拧紧过程中,造成卡箍结构故障位置产生较大的初始局部应力,在较大的振动环境下导致综合应力增大,由于故障位置结构强度储备不足,从而发生高周疲劳断裂。通过对卡箍结构采取加装2 mm厚钢垫、降低静应力等改进措施优化设计,降低了其静应力,提高了其强度储备,有效避免此类故障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