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航空发动机,动态压力变化率,喘振监测,自动报警】搜索到相关结果 4038 条
-
航空发动机典型振动故障分析软件开发及应用
-
作者:
金业壮
许卓
邓奕辰
李晖
闻邦椿
来源:
机床与液压
年份:
202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故障诊断
振动故障
分析软件
-
描述:
针对航空发动机的典型振动故障,基于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并融合LabVIEW语言,自主研发一款专门测试和分析航空发动机典型振动故障的软件。对航空发动机的典型振动故障进行分类;在
-
基于特征优化与改进KNN的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
-
作者:
周寒
莫李平
刘渊
王奕首
卿新林
来源:
航空计算技术
年份:
202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故障诊断
改进KNN算法
特征优化算法
-
描述:
为有效解决航空发动机气路故障诊断难题,建立了基于特征优化与改进KNN的航空发动机气路故障诊断模型。利用特征优化算法对发动机故障特征进行处理,包括特征增维与近邻成分分析算法;将特征优化后的特征输入改进
-
商用航空发动机SBOM总体架构设计研究
-
作者:
邱国强
李元祥
戎翔
马进锐
来源:
航空维修与工程
年份:
202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数据管理
服务物料清单
-
描述:
本文研究了商用航空发动机客户服务领域服务物料清单(SBOM)总体架构设计方法,分析了SBOM的组成要素,为后续SBOM的设计与构建奠定基础。
-
改进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的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方法
-
作者:
伍济钢
文港
杨康
来源: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年份:
202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故障诊断
一维卷积神经网络
多尺度模块
-
描述:
针对现有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的1DCNN方法缺乏故障频率多尺度特征提取能力以及对原始振动信号时域特征提取不足的问题,通过融合内嵌多尺度层到双通道1DCNN提出了改进1DCNN的航空发动故障诊断方法
-
航空发动机维修实训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作者:
张庚云
来源: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年份:
202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实训室建设
发动机维修
-
描述:
由于航空发动机及其相关教学资源稀缺、涉密和价格昂贵等,高校发动机维修技术专业的实训课程面临设备台套不足、工装不齐、设备老化等诸多困难。文章结合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航空发动机实训室建设的具体案例,重点研究了航空发动机维修实训室建设的基本原则、建设方案和建设内容。
-
一种航空发动机总体结构布局评价方法
-
作者:
周建超
赵翀
怀时卫
来源:
内燃机与配件
年份:
202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评价方法
航空发动机
层次分析法
结构布局
-
描述:
总体结构布局设计是航空发动机方案设计阶段的重要环节,总体布局的好坏对航空发动机产品的研制全过程影响重大。其涉及知识面非常广且存在多学科耦合,很多影响因素难以量化,如何对总体布局进行评价并对多个待选
-
航空叶片型面三坐标检测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
作者:
黄智
李超
李凯
宋瑞
王洪艳
来源:
航空制造技术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型面检测
坐标测量机
叶片
-
描述:
航空叶片的表面质量和型面精度直接影响航空发动机的气动性和使用性能,其型面的科学检测是保证航空叶片制造精度的重要技术之一。针对目前我国航空发动机叶片测量技术、仪器装备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差距的现状,通过
-
某型航空发动机高压转子最大转速重调故障研究
-
作者:
冯飞飞
李鹏辉
冯涛
钟晨炜
谢佳骏
来源:
航空维修与工程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调机构
航空发动机
安全
综合调节器
-
描述:
主要针对发动机试车时出现的重调转速下降量不合格现象进行分析,确定故障发生的原因,提高类似故障的排故成功率。
-
某型航空发动机“PHA故障”报警的研究与排除
-
作者:
卢子元
冯飞飞
黄婷
方博琳
来源:
航空维修与工程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控制
导向器故障
可变导向器
-
描述:
某型加力涡轮风扇发动机在多次台架试车时,自动调节器均出现"PHA故障"报警信号并自锁,使自动调节器退出控制,发动机无法进入大工作状态,导致试车无法继续进行。本文以此PHA故障的研究和排故情况为案例,从发动机的电子-液压控制系统和电气附件的工作原理等方面进行分析,确定故障发生的原因,为同类故障的排除提供借鉴。
-
航空发动机燃油喷嘴雾化角度测量研究
-
作者:
伍文锋
吴建华
钟柳花
游江
来源:
航空发动机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计算机图像视觉
航空发动机
喷雾锥角
燃油喷嘴
-
描述:
功能设计出航空发动机燃油喷嘴雾化角度测量系统,实现可视化界面操作。结果表明:该系统处理速度较快、精度较高,可减轻人工判读的繁琐工作量,对于质量较差的图像,可通过人工判读,减弱系统读取误差对试验结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