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铆钉连接 疲劳性能 载荷】搜索到相关结果 29 条
-
航空铆钉连接件的抗冲击性能
-
作者:
汪存显
高豪迈
龚煦
索涛
李玉龙
汤忠斌
薛璞
侯亮
林家坚
来源:
航空学报
年份:
201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力学性能
失效模式
分离式Hopkinson拉杆
铆接结构
失效载荷
有限元仿真
-
描述:
以分离式Hopkinson拉杆装置为基础,设计了特殊的铆接试验件,对MS20615铆钉的铆接结构开展了动态加载下不同加载角度、不同加载速率的力学性能试验。结合其准静态试验结果,获得了铆接结构在纯剪切
-
循环热机载荷作用下航空涡轮盘蠕变疲劳寿命预测
-
作者:
陈克明
田若洲
郭素娟
王润梓
张成成
陈浩峰
张显程
涂善东
来源:
航空学报
年份:
202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蠕变疲劳
航空涡轮盘
寿命预测
温度场
GH4169
-
描述:
基于循环弹塑性本构模型(考虑Chaboche随动强化演化律)、应变强化蠕变本构模型和对先进蠕变-疲劳损伤模型的结构拓展,建立了预测航空涡轮盘在循环热-机蠕变-疲劳载荷谱下的蠕变-疲劳行为的数值流程
-
循环热机载荷作用下航空涡轮盘蠕变疲劳寿命预测
-
作者:
陈克明
田若洲
郭素娟
王润梓
张成成
陈浩峰
张显程
涂善东
来源:
航空学报
年份:
202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蠕变疲劳
航空涡轮盘
寿命预测
温度场
GH4169
-
描述:
基于循环弹塑性本构模型(考虑Chaboche随动强化演化律)、应变强化蠕变本构模型和对先进蠕变-疲劳损伤模型的结构拓展,建立了预测航空涡轮盘在循环热-机蠕变-疲劳载荷谱下的蠕变-疲劳行为的数值流程
-
航空电连接器接触件疲劳寿命的可靠性分析
-
作者:
杨强
闻聪聪
孙志礼
张孟君
来源:
航空学报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接触件
电连接器
仿真
可靠性
疲劳寿命
-
描述:
为研究电连接器接触件疲劳寿命的可靠性问题,以某型军用航空电连接器通用接触件插针插孔为研究对象,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计算了接触件单次插拔过程中的接触性能。基于断裂力学理论,根据受力状况建立了接触
-
飞机结构强度试验应急载荷限定系统
-
作者:
王鑫涛
杜星
来源:
航空学报
年份:
202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疲劳试验
多轮多支柱
飞机结构强度
应急卸载
载荷限定
-
描述:
飞机结构强度试验应急载荷限定系统
-
大型民用飞机缝翼全尺寸静力试验载荷设计
-
作者:
何志全
刘杨
李泽江
来源:
航空学报
年份:
201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用飞机
载荷
前缘缝翼
静力试验
适航验证
-
描述:
研究了大型民用飞机前缘缝翼全尺寸静力试验载荷设计技术,以实现对缝翼结构安全性的考核和强度分析方法的验证。针对前缘缝翼尺寸小、曲率大、受载工况复杂的特点,提出了试验基准载荷筛选、试验实施载荷转换和试验
-
基于飞参的飞机结构载荷最优回归模型研究
-
作者:
兑红娜
王勇军
董江
刘小冬
来源:
航空学报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残差分析
回归分析
多重共线性
最优输入参数组合
逐步筛选变量
-
描述:
基于飞参获取外场飞机疲劳关键结构载荷历程是结构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的一项关键技术,如何构建鲁棒性好且精度高的结构载荷回归模型是保证载荷识别和寿命预测准确性的关键。本文结合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重点介绍
-
舰载运输类飞机副翼飞行载荷设计
-
作者:
马凯超
徐岚玲
张建叶
来源:
航空学报
年份:
201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机动仿真
襟副翼
机舰适配性
最大可用偏度
飞行载荷
副翼
舰载运输类飞机
滑流
-
描述:
舰载运输类飞机布局紧凑,副翼兼备增加升力(襟副翼)、提供滚转力矩等作用。根据CCAR-25增升装置和滚转情况的设计准则,并考虑机舰适配性要求,研究了某舰载运输类螺旋桨飞机的襟副翼和副翼飞行载荷设计
-
基于气动载荷分布的螺旋桨诱导流场重构设计
-
作者:
王科雷
周洲
祝小平
郭佳豪
范中允
来源:
航空学报
年份:
201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分布式电推进
动量源
流场重构
气动载荷分布
优化设计
螺旋桨
-
描述:
基于分布式电推进飞行器创新性发展理念,以螺旋桨滑流耦合下机翼气动效率最优为目标开展螺旋桨诱导流场重构设计研究。首先,通过构建基于动量源方法的准定常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了螺旋桨桨盘载荷分布与诱导流场特性
-
基于能量理论的航空整体结构件滚压变形校正载荷预测方法
-
作者:
路来骁
孙杰
韩雄
熊青春
宋戈
来源:
航空学报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载荷预测
变形校正
滚压
有限元方法
航空整体结构件
-
描述:
工件使用寿命。目前,滚压变形校正多依赖于工人经验和试错法,缺乏校正载荷的准确预测方法,质量稳定性差。为此,基于能量理论,在分析梁类零件校正过程能量平衡要求的基础上,结合等效截面法和弯曲应变能法,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