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控制与数据采集系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穆运明   来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测控系统  数据采集系统  模糊控制  软件通用性设计  虚拟仪器  
描述: 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主要用于对发动机进行高空性能摸底,提高发动机的功率保持高度,并且对航空发动机及其配套增压器进行模拟高空的地面试验,验证发动机、增压器的高空性能及其匹配情况。控制系统和数据采集
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测控系统设计与开发
作者: 阎小涛   来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测控系统   集散控制系统   环境模拟   设计模式  
描述: 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是用于某型号航空发动机及其涡轮增压器的内流模拟高空试验,用以实现对航空发动机及其配套增压器进行模拟高空的地面试验,验证发动机、增压器的高空性能及其匹配情况,这是进一步完成
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控制与数据采集系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穆运明   来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测控系统  数据采集系统  模糊控制  软件通用性设计  虚拟仪器  
描述: 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主要用于对发动机进行高空性能摸底,提高发动机的功率保持高度,并且对航空发动机及其配套增压器进行模拟高空的地面试验,验证发动机、增压器的高空性能及其匹配情况。控制系统和数据采集
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测控系统设计与开发
作者: 阎小涛   来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测控系统   集散控制系统   环境模拟   设计模式  
描述: 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是用于某型号航空发动机及其涡轮增压器的内流模拟高空试验,用以实现对航空发动机及其配套增压器进行模拟高空的地面试验,验证发动机、增压器的高空性能及其匹配情况,这是进一步完成
航空发动机数值仿真系统研究
作者: 廖祜秋   来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仿真程序集成  文件同步  工作流  WCF  数值仿真  
描述: 航空发动机数值仿真系统是一个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以航空发动机为核心、以工程应用为目标的多学科高度综合的专业软硬件集成环境,利用各种数据库及信息处理技术,将各部件/系统/学科的仿真模块有机地组合
航空发动机一维性能仿真模型研究
作者: 孙立伟   来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能仿真   Godunov方法   一维  
描述: 在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及使用过程中,性能仿真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循环参数优化、流路设计、整机试验和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等诸多方面。利用计算机对发动机的稳态和动态特性进行仿真计算可以有效的减少实验量,因而
可装配性设计研制与航空发动机装配仿真
作者: 徐晓钟   来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计算机辅助设计   装配   仿真   可装配性设计  
描述: CAD技术与现代设计技术、仿真技术的结合是现代CAD软件的发展趋势.可装配性设计(DFA)仿真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体现了并行工程的思想,使设计人员在产品的初始设计阶段就对产品的结构、未来的装配与工作特性有了清醒的认识与把握,减少了设计的盲目性,从而达到优化设计、缩
航空发动机数值仿真系统研究
作者: 廖祜秋   来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仿真程序集成  文件同步  工作流  WCF  数值仿真  
描述: 航空发动机数值仿真系统是一个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以航空发动机为核心、以工程应用为目标的多学科高度综合的专业软硬件集成环境,利用各种数据库及信息处理技术,将各部件/系统/学科的仿真模块有机地组合
航空发动机一维性能仿真模型研究
作者: 孙立伟   来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能仿真   Godunov方法   一维  
描述: 在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及使用过程中,性能仿真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循环参数优化、流路设计、整机试验和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等诸多方面。利用计算机对发动机的稳态和动态特性进行仿真计算可以有效的减少实验量,因而
可装配性设计研制与航空发动机装配仿真
作者: 徐晓钟   来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计算机辅助设计   装配   仿真   可装配性设计  
描述: CAD技术与现代设计技术、仿真技术的结合是现代CAD软件的发展趋势.可装配性设计(DFA)仿真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体现了并行工程的思想,使设计人员在产品的初始设计阶段就对产品的结构、未来的装配与工作特性有了清醒的认识与把握,减少了设计的盲目性,从而达到优化设计、缩
< 1 2 3 ... 54 55 5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