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飞机薄壁件,有限元分析,装配偏差模型,影响系数法,超元刚度矩阵】搜索到相关结果 100 条
-
柔性装配模式下飞机薄壁件装配偏差分析
-
作者:
乔康壮
曲学军
来源:
机械工程师
年份:
202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飞机薄壁件
有限元分析
装配偏差模型
影响系数法
超元刚度矩阵
-
描述:
柔性装配模式下飞机薄壁件装配偏差分析
-
航空发动机柔性转子实验台动平衡研究
-
作者:
张莹
王鲲鹏
杨梓佟
来源:
计算机仿真
年份:
202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递函数法
航空发动机
柔性转子实验台
影响系数法
-
描述:
高速动平衡方法-影响系数法和传递函数法的动平衡过程;同时在柔性转子实验台进行多次动平衡实验模拟两种动平衡方法;最后分影响系数法与传递函数法在仿真与实验方面对转子动平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值仿真与实验结果一致,具有良好的计算精度。
-
民用航空发动机振动配平功能设计
-
作者:
尚洋
来源:
航空发动机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N1振动值
发动机配平
影响系数法
涡扇发动机
-
描述:
EVMU进行发动机振动配平计算的功能,并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根据EVMU计算出的方案配平发动机,能够有效地降低发动机N1振动值,满足航线使用需求。
-
飞机机身壁板件装配偏差分析建模
-
作者:
张荣宁
王志国
谭昌柏
来源: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确定性定位
偏差建模
飞机机身壁板件
影响系数法
-
描述:
和夹具定位偏差,利用确定性分析法分析零件刚性定位偏差,结合影响系数法及超元刚度理论进行柔性偏差分析,建立单工位下飞机壁板件串并联装配偏差模型,并分别进行偏差模型计算和装配变形仿真,通过两者结果对比验证了本偏差模型的有效性。
-
航空发动机自动平衡技术发展综述
-
作者:
陈立芳
王维民
高金吉
来源:
航空动力学报
年份:
201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动平衡技术
航空发动机振动抑制
BP+APO算法
影响系数法
幅相轮换寻优
-
描述:
针对航空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不平衡振动过大的问题,采用自动平衡技术进行在线质量补偿,可有效降低其振动水平。目前自动平衡技术主要运用于航空发动机结构、控制算法、工程应用3个方面。基于影响系数法的电磁驱动
-
采用模糊区间分析的柔性航空结构件装配偏差预测
-
作者:
杜丽
梅标
朱伟东
柯臻铮
来源: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年份:
201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离散模糊数
模糊区间分析
影响系数法
偏差源估计
柔性航空结构件
装配偏差预测
-
描述:
在仅知偏差源区间的条件下,将偏差源分布描述为离散模糊数;基于弹性力学原理,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建立柔性航空结构件的装配偏差模型;以离散模糊数表达的偏差源作为装配偏差模型的输入,结合模糊区间分析得到
-
某通用飞机复合材料机翼静力强度的有限元分析与试验研究
-
作者:
刘嘉
熊俊
赵新新
吕万韬
来源: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年份:
202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应力测试
有限元分析
试验验证
机翼
-
描述:
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给出了机翼的应力、应变结果。设计制造了机翼的试验件和试验装置,并完成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值基本相符,表明机翼有限元模型和分析方法是正确可行的,为结构之后的优化改进提供了依据。
-
飞机牵引车举升机构的结构设计与分析
-
作者:
王中长
来源:
滨州学院学报
年份:
202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维建模
举升机构
有限元分析
飞机牵引车
-
描述:
飞机牵引车举升机构,应用SolidWorks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对举升机构的工作原理、可行性进行分析,设计举升机构的液压系统,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举升机构进行静力学分析与研究,为飞机牵引车举升机构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
飞机牵引车举升机构的结构设计与分析
-
作者:
王中长
来源:
滨州学院学报
年份:
202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维建模
举升机构
有限元分析
飞机牵引车
-
描述:
飞机牵引车举升机构,应用SolidWorks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对举升机构的工作原理、可行性进行分析,设计举升机构的液压系统,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举升机构进行静力学分析与研究,为飞机牵引车举升机构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
基于损伤失效模型的航空复材板钻削分析
-
作者:
董正宝
刘梁
于立国
苏洲
陈中傲
黄晓明
来源:
滨州学院学报
年份:
202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航空复材
损伤失效模型
有限元分析
钻削
-
描述:
基于损伤失效模型,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的钻削过程进行有限元建模。通过钻削过程分析,将钻削历程分为钻入、稳削和钻出三个阶段,分析了钻削轴向力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稳态钻削时平均钻削力为266.5 N,钻入和钻出过程钻削力变化斜率分别为0.62 N/s和-1.77 N/s。分析钻削过程树脂破坏和纤维破坏过程,发现其形貌主要受刀具横刃和切削刃影响,树脂与纤维应力呈圆形和十字形分布,最大损伤应力分别为191 MPa和1450 MPa;最后对钻入口与钻出口破坏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钻出口撕裂程度明显大于钻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