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航空机载集成设备架,隔振设计,仿真分析,试验验证】搜索到相关结果 28 条
-
双发通用飞机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与验证
-
作者:
熊俊
赵新新
李洪淼
吴波
来源: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年份:
201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结构设计
仿真分析
试验验证
-
描述:
介绍了某种双发通用飞机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方案与工艺实施路径,同时对飞机载荷计算、复合材料结构仿真分析与地面试验验证方法流程进行了论述,研究结论表明采用真空袋压法常温固化成型工艺的碳纤维泡沫夹芯复合材料
-
某型飞机机翼前缘抗鸟撞结构设计与试验验证
-
作者:
任冀宾
王斌
王振
刘军
索涛
李玉龙
来源:
爆炸与冲击
年份:
201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抗鸟撞设计
前墙结构
机翼前缘
试验验证
-
描述:
针对某型飞机机翼前缘抗鸟撞性能不满足适航要求的问题,采用"数值仿真-试验验证-再仿真"的研究思路,对该结构进行了抗鸟撞优化设计。首先,通过有限元数值仿真,分别对具有三角板结构和前墙结构的两种新型前缘
-
某型飞机雷达罩脱胶的检查、修理及试验验证
-
作者:
李维林
来源:
航空维修与工程
年份:
201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修理
脱胶
雷达罩
试验验证
-
描述:
针对某型飞机大修期间经常发现的雷达罩大面积脱胶损伤故障,通过选择修理材料和修理方案,制定了合理的故障修理方案,并通过力学性能试验和电性能对比试验对雷达罩功能恢复情况进行了验证,为飞机雷达罩脱胶故障的排除提供参考。
-
飞机复合材料结构固化变形的仿真分析与控制
-
作者:
张修路
杜芳静
黄文超
方采文
来源:
航空计算技术
年份:
201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复合材料
试验验证
固化变形
预测与控制
仿真模型
-
描述:
基于国内某民用飞机的加筋壁板结构,以复合材料结构的固化变形预测与控制为研究方向,建立复合材料加筋壁板结构的有限元仿真模型,通过对比有限元应变数据和试验应变数据,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可行性。对结构进行数值仿真分析
-
飞机调姿对接验证平台的试验验证研究
-
作者:
兰自立
乔明杰
李卫平
陈振
王守川
来源:
2019航空装备服务保障与维修技术论坛暨中国航空工业技术装备工程协会年会
年份:
201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千分表
试验验证
激光跟踪仪
调姿对接平台
三坐标定位器
-
描述:
飞机调姿对接验证平台的试验验证研究
-
飞机调姿对接验证平台的试验验证研究
-
作者:
兰自立
乔明杰
李卫平
陈振
王守川
来源:
2019航空装备服务保障与维修技术论坛暨中国航空工业技术装备工程协会年会
年份:
201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千分表
试验验证
激光跟踪仪
调姿对接平台
三坐标定位器
-
描述:
飞机调姿对接验证平台的试验验证研究
-
飞机舱门密封带的仿真优化设计
-
作者:
王增辉
来源:
特种橡胶制品
年份:
201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仿真分析
飞机舱门密封带
优化设计
-
描述:
通过对飞机舱门密封带(简称密封带)仿真分析,研究了所用材料和结构参数的影响;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密封带进行了优化设计,确定了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获得了最优设计。结果表明,(1)织物能提高密封带压缩
-
民用飞机典型机身段适坠性仿真分析
-
作者:
肖培
朱书华
李文博
罗雨轩
来源:
江苏航空
年份:
201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仿真分析
民用运输机
适坠性
-
描述:
飞机耐撞性是民用运输机安全性能的一个重要体现,在飞机设计初始阶段已经被当作和静强度性能、疲劳强度性能同等的因素来考虑。世界各国的研究机构及学者对飞机适坠性展开了大量的试验和仿真分析研究。20世纪70
-
民用飞机紧固件装配工具可达性技术研究
-
作者:
马壮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年份:
201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可达性分析
装配工具
仿真分析
虚拟装配
-
描述:
本文主要研究了民用飞机紧固件装配工具可达性分析方法,阐述了虚拟装配环境下的仿真流程,从研究紧固件装配工艺流程入手,通过采用距离测量和模拟仿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使得在飞机产品研发阶段能够分析大部分情况下装配工具的可达性,提高结构设计合理性及可装配性。
-
基于HyperMesh/LS-DYNA的航空发动机轴承内圈损伤仿真分析
-
作者:
谢向宇
张庆
徐进
罗军
陈煜
来源:
轴承
年份:
201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仿真分析
内圈损伤
圆柱滚子轴承
显式动力学
-
描述:
基于UG建立轴承的实体模型,在HyperMesh/LS-DYNA中实现承受径向载荷、转速和摩擦力等条件的显式动力学仿真,并对损伤轴承与未损伤轴承的应力、位移、速度及加速度等动态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轴承最大应力位置处于内圈滚道损伤表面,内圈损伤轴承应力比未损伤轴承大,且内圈损伤会影响滚子和内圈挡边的应力;内圈损伤时内圈与滚子节点在x,y方向的位移将增大,且随时间变化位移变化更剧烈;损伤轴承滚子节点速度幅值、最大加速度均大于未损伤轴承,且波动程度远大于未损伤轴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