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陈鑫,,于云飞,,丁相玉,,喻姝桐】搜索到相关结果 7 条
-
基于GCSA-YOLOv8的航空材料表面缺陷检测算法
-
作者:
陈鑫
于云飞
丁相玉
喻姝桐
来源:
失效分析与预防
年份:
202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YOLOv8
表面缺陷检测
注意力通道
航空材料
-
描述:
基于GCSA-YOLOv8的航空材料表面缺陷检测算法
-
“空中丝路”背景下留学生《航空发动机原理与结构》课程改革探索
-
作者:
丁相玉
向鑫
来源: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
202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思政元素
空中丝路
航空类专业课程
来华留学生
-
描述:
随着“空中丝路”计划的提出,“一带一路”沿线航空专业类人才培养刻不容缓,因此提高留学生航空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是当前留学生高等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分析了为来华留学生开设的“航空发动机原理与结构”课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课程特点和留学生特性,对课程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改革。通过优化授课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深挖教学内容背后的思政元素,从而充分调动留学生学习能动性,同时引导留学生理解和认同中国道路和核心价值观,在专业知识学习中“润物细无声”地讲好“中国故事”,使留学生的专业课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
航空发动机叶片扭转刚度试验装置误差评定
-
作者:
苏军
于云飞
王洪斌
白珺
来源:
实验力学
年份:
201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误差评估
扭转刚度
叶片
角度测量
-
描述:
本文针对一种航空发动机叶片扭转刚度试验装置进行了误差评定,分析研究了误差减小与控制的方法。对扭转刚度公式展开误差传递函数分析,从载荷施加和角度测量两方面分析试验装置产生误差的主要因素,并采用误差传递函数进行合成,确定了扭转刚度的误差。通过对附加载荷等误差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总结出试验过程中减小和控制误差的一般规律和方法。通过改进试验装置,将扭转刚度测量误差从±2.6%降低到±0.8%。建议叶片转动角度应控制在5°以内,以控制误差在合理范围。本文结果对工程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航空电子装备嵌入式软件质量管理研究
-
作者:
唐璟
陈鑫
左继炜
张静
来源:
航空标准化与质量
年份:
202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测试验证
嵌入式软件
系统工程
技术状态管理
-
描述:
嵌入式软件的成败对航空电子装备效能发挥愈发重要。随着航空电子装备技术与能力的不断提升,软件的规模和复杂性也急剧增长。目前大部分航空电子装备能力分阶段迭代生成,软件不断升级已成常态。复杂的装备及其复杂的开发过程给质量管理带来了难度,为提升航空复杂电子装备的软件质量,高效保障装备效能稳定发挥,本文聚焦技术状态管理与测试验证过程控制,通过借鉴系统工程的思想,结合工程实践及研究,提出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措施。
-
航空电子设备测试性设计方法研究
-
作者:
王峰
陈鑫
张祎彤
来源:
信息记录材料
年份:
202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故障诊断
测试性
测试性设计
故障隔离
-
描述:
随着航空工业的高速发展,对于航空电子设备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航空电子设备的设计越来越复杂,成本也随之越来越高昂,在产品实际运行中对这些设备维护和保障的成本也随之增加,且对于维护环节的时间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产品维护环节,迫切需要一种新方法来满足成本和效率的要求,测试性就是为这一要求量身打造的新特性。基于此,以航空电子设备的测试性工作项目为出发点,探讨和研究适合这些设备的测试性设计方法,并提出可行的方法来提高产品的测试性设计水平。
-
虚拟仿真技术在航空专业实训课程的应用探索
-
作者:
向鑫
丁相玉
胡晓安
来源:
教育观察
年份:
202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实践教学
虚拟仿真技术
课程思政
航空专业
情境教学
-
描述:
虚拟仿真技术与航空专业课程结合,扩展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元素,提高了理论教学的实践性。基于此,教学团队对虚拟仿真技术在航空专业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将虚拟仿真实验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通过场景布置、操作设计、融入思政等方式,虚拟仿真技术可充分拓展教学的空间和时间,拓展学生知识获取面,在提升教学效果以及促进创新人才能力培养方面有其独特优势。
-
民航飞机起飞过程细粒子排放特征
-
作者:
韩博
刘雅婷
陈鑫
任强
魏志强
来源:
中国环境科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波音737
起飞
排放特征
飞机
细粒子
-
描述:
选择B737-800作为典型机型,基于BM2-FOA耦合模型,通过对飞机性能参数的模拟,获得了其在全推力和减推力等多种方式下,起飞离场爬升至1000m高度过程中每一时刻PM_(2.5)的排放指数,并计算了精确排放量.同时研究了燃油含硫量对细粒子排放量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组分对PM_(2.5)排放的贡献率,并将计算结果与ICAO基准参数的估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各种方式中PM_(2.5)排放指数的差异主要存在于地面起飞段.其中,全推力起飞方式下,非挥发性组分和挥发性有机组分排放指数最高,因此一次起飞过程PM_(2.5)排放总量最高,约为37.6g(普通燃油).使用减推力起飞后,PM_(2.5)排放量降至36.7~35.5g.使用高硫燃油时,PM_(2.5)排放量约升高150%.经过对比发现,将ICAO的基准参数直接用于FOA方法,对PM_(2.5)排放量的估算结果偏差较大.与机动车相比,使用普通燃油和高硫燃油的一次全推力正常起飞过程,PM_(2.5)排放量分别约等于一辆国Ⅳ轻型汽油车行驶2984km和7294km.精确计算方法为编制机场区域飞机污染排放清单提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