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飞行员,民航,时距知觉,管制员】搜索到相关结果 928 条
-
民航货运安检管理对铁路货物安检管理的启示
-
作者:
王军
叶飞
黄宝静
陈诚
来源:
铁道货运
年份:
201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货运安检
铁路货运
民航
包装成件货物
安检设备配置
作业流程设计
-
描述:
铁路货物安检管理是铁路货运源头安全管理的基础,是保障铁路货运场站安全有序的关键。铁路货物安检管理体系起步较晚,与民航货运安检管理存在差距。结合民航安检机构设置、人员队伍建设、安检设备配置、作业流程
-
民航通信系统中的防雷与接地技术探讨
-
作者:
胡浩园
来源:
中国新通信
年份:
201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航
接地技术
防雷
通信系统
探究
措施
-
描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质量得到较大提升,在人们日常出行中,民航逐渐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民航通信系统中大规模的集成电路被广泛使用,但由于设备内部工作电压比较低,雷击现象出现
-
民航云计算环境下的SLA保证策略研究
-
作者:
沈强
杨健
王家亮
来源: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年份:
201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负载均衡
民航
服务
服务等级协议
资源
动态迁移
云计算
-
描述:
为了营造民航业应用云计算的环境,让航空公司、机场等用户将关键的业务迁移到云计算平台,细化服务品质,实现服务协议的精细化愈加重要。云计算资源的池化对信息系统底层资源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云计算
-
基于云计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
作者:
彭明田
杨健
胡刚
来源: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旅客
民航
服务
资源
传统大型机
云计算
-
描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民航信息服务市场容量的扩大,民航服务产业不断拓展,民航信息服务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云计算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的发展。通过云技术,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在数秒之内,达成
-
民航云计算环境下的SLA保证策略研究
-
作者:
沈强
杨健
王家亮
来源: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负载均衡
民航
服务
服务等级协议
资源
动态迁移
云计算
-
描述:
为了营造民航业应用云计算的环境,让航空公司、机场等用户将关键的业务迁移到云计算平台,细化服务品质,实现服务协议的精细化愈加重要。云计算资源的池化对信息系统底层资源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云计算
-
中国民航与高铁竞争因素的敏感性分析研究
-
作者:
李晓伟
王炜
杨敏
王昊
徐铖铖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航
竞争因素
BL模型
敏感性分析
综合运输
高铁
-
描述:
间、出行距离、出行费用的弹性值分别为-3.05、1.39、1.07,绝对值均大于1,表明运行时间、出行距离、出行费用对高铁竞争下的民航选择富有弹性;到站时间、准时性的弹性值分别为0.41、-0.82
-
民航GLS进近运行技术研究
-
作者:
赵磊
肖欢畅
来源:
数字技术与应用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S
民航
G
进近
L
运行
-
描述:
全球民航实施基于性能的导航(PBN)已进入实际运行阶段,主要采用基于气压高度垂直引导(Baro-VNAV)或SBAS的RNP APCH程序,而在多跑道机场和高高原特殊机场推广导航性能更高的卫星着陆
-
雷达系统及传输系统在民航的应用
-
作者:
王楠
来源:
通讯世界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雷达系统
沈阳区管中心
民航
传输系统
大连空管站
应用
-
描述:
本文对雷达系统及传输系统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针对雷达系统及传输系统在民航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结合本次研究,发表了一些自己的建议看法。以中国民用航空大连空中交通管理站为例,说明雷达系统和传输系统
-
民航多基一次监视雷达部署研究
-
作者:
代言君
来源: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几何精度因子
民航
布局
仿真
多基一次监视雷达
-
描述:
民航现有的空管监视方式中,二次雷达及ADS-B属于被动式监视,完全依赖于应答机回答,ADS-B更存在信息欺骗的风险;现有的单基地一次雷达则存在精度低、成本高、盲区多等缺陷。多基一次监视雷达
-
民航多基一次监视雷达部署研究
-
作者:
代言君
来源: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几何精度因子
民航
布局
仿真
多基一次监视雷达
-
描述:
民航现有的空管监视方式中,二次雷达及ADS-B属于被动式监视,完全依赖于应答机回答,ADS-B更存在信息欺骗的风险;现有的单基地一次雷达则存在精度低、成本高、盲区多等缺陷。多基一次监视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