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卷积自编码器,裂纹监测,数据质量评估,声发射信号,结构健康监测】搜索到相关结果 19 条
-
无人机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
-
作者:
李丹婷
吕当侠
朱明晨
付磊
谢帅
来源:
测控技术
年份:
201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可视化
振动
无人机
结构健康监测
应变
-
描述:
为了对无人机的结构健康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与评估,以某型无人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参量的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的方法。通过在飞机机体结构的关键部位布置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对结构的应力应变、振动等信息
-
飞机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数据处理及在线应用
-
作者:
方旭
薛景锋
宋昊
申雅峰
赵启迪
来源:
计测技术
年份:
202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智能计算
光纤传感器
在线监测
数据处理
结构健康监测
-
描述:
飞机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数据处理及在线应用
-
碳纳米管面向航空功能应用需求的研究进展
-
作者:
谢为
来源:
航空制造技术
年份:
202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加热
电磁屏蔽
碳纳米管
结构健康监测
阻燃性能
-
描述:
和电磁屏蔽、航空用复合材料结构健康监测、复合材料电加热固化、飞机机翼电热除冰和阻燃复合材料中的研究进展情况,分析了碳纳米管在各种功能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及其宏观体在各类功能应用中表现出极大的潜力,但仍需要其大尺寸、低成本制备技术,高质量稳定性控制技术等作为其功能应用的强有力支撑。
-
数字孪生在航空航天结构设计、制造和运维中的应用与展望
-
作者:
黄文恺
梁智洪
王明华
张文丰
王奕首
来源:
图学学报
年份:
202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数字孪生
航空航天
结构设计制造
智能运维
结构健康监测
-
描述:
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是当前和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采取虚实结合方式模拟航空航天结构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行为和性能演化,可为结构的优化设计、高效率制造和低成本维护提供全方位的支持。综述了数字孪生在航空航天结构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现状,总结了航空航天结构数字孪生存在的问题、挑战和发展趋势。
-
基于健康监测的飞机结构寿命预测技术
-
作者:
张彦军
王斌团
宁宇
雷晓欣
薛海峰
来源:
航空工程进展
年份:
202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寿命预测
单机跟踪(监测)
载荷谱
结构健康监测
疲劳
-
描述:
飞机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在飞机的结构设计、飞行及维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技术可用于结构健康状况预判、辅助维修与维护决策。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结构健康监测的概念及其适用范围,讨论了结构健康监测相关规范
-
航空航天用智能纤维与制品
-
作者:
朱宇文
王浩宇
孙恒达
王刚
朱美芳
来源:
科学通报
年份:
202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振动控制
航空航天
能量采集
智能纤维
结构健康监测
-
描述:
航空航天用智能纤维与制品
-
航空结构多参量监测数据库管理软件设计与实现
-
作者:
李宗然
任元强
来源:
现代电子技术
年份:
202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数据管理
多参量监测数据库
监测标定功能
航空结构
Access数据库
结构健康监测
LabVIEW
-
描述:
航空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对保障飞行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载荷和损伤多参量监测是航空结构健康监测的重要监测方法。针对多参量监测数据冗余度大、数据量大、无法统一管理等问题,文中采用LabVIEW平台
-
飞机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发展研究
-
作者:
刘雪蓉
曹贺
张宝珍
来源:
计测技术
年份:
202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结构预测与健康管理
数字孪生
先进传感器
深度学习
飞机
结构健康监测
-
描述:
介绍了结构健康监测技术(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SHM)的概念以及主动和被动损伤监测方法的原理,分析了飞机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比较真空监测
-
《美国航空航天局航天技术路线图与优先发展技术》分析——以材料、结构、机械系统与制造领域为例
-
作者:
唐绍锋
吴晗玲
万舒晨
来源:
中国航天
年份:
202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太空探索
《美国航空航天局航天技术路线图与优先发展技术》
多功能结构
技术路线图
美国航空航天局
国家研究委员会
制造领域
结构健康监测
机械系统
-
描述:
为了确保美国在未来太空探索领域的领导地位,2010年,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首席技术专家办公室全面系统地梳理并制定了美国航天技术领域未来发展方向及技术研发规划,于2010年11月发布了《2010航天技术路线图(草案)》,梳理出由14个技术领域组成的一体化航天技术路线图。在技术路线图草案发布前的同年6月,NASA委托美国国家科学院下属的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开展了路线图中技术优先级的评价工作,为NASA形成最终的技术路线图提供参考。经过研究、评分与审查,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于2012年2月发布了其研究成果——《NASA航天技术路线图与优先发展技术:重建NASA的技术优势,为太空新纪元铺平道路》,该报告确定了83项高优先级技术,阐述了高优先级技术的价值,明确了NASA未来(定位为2015—2035年)航天技术的发展方向和研发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