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校企合作院校空乘专业对口就业因素研究
作者: 张曦文   吴文全   来源: 北方经贸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航空   空乘   就业   校企合作  
描述: 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中高等教育非校企合作制院校空乘专业办学的现况与空乘就业要求,分析相关影响空乘专业对口就业的因素。以自编的《就业因素调查问卷》为研究工具,对国内三所院校的二、三年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空乘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作者: 董璐   来源: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1.5+N”模式   空乘专业   校企合作  
描述: 基于空乘人才培养的特殊条件和学生实习的强烈需求,高校空乘专业不能像其他专业那样实行"2+1"的合作模式;高校必须更新校企合作的理念,深入研究民航业的需求和规律。经过探索,"1.5+N"模式为解决
高职院校企业冠名班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机务维修类专业为例
作者: 余振华   来源: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机务维修类专业   高职院校   企业冠名班   校企合作  
描述: "企业冠名班"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职业教育发展新方向和企业对技能型人才新需求的一种探索和尝试。文章以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机务维修类专业的"企业冠名班"为研究对象,总结提炼了"企业冠名班"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市场需求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以航空院校为例
作者: 吕静   来源: 中国商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市场导向   高职院校   培养路径   校企合作  
描述: 在人才培养中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能够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的高效性和针对性,满足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此,高职航空类院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应该以企业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根据企业需求,合理地设置专业、完善课程体系、建立校企联动机制,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机制。
试论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下的航空物流特色人才培养
作者: 张玥   来源: 科技经济导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特色人才   校企合作   培养方案   航空物流  
描述: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我国航空物流行业也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势态,这就需要大量的航空物流特色人才。校企合作模式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航空物流人才的重要保障。本文从企业与高校相结合教学模式对培养航空物流人才过程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着手,提出培养航空物流特色人才的具体方案。
空乘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作者: 董璐   来源: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1.5+N”模式   空乘专业   校企合作  
描述: 基于空乘人才培养的特殊条件和学生实习的强烈需求,高校空乘专业不能像其他专业那样实行"2+1"的合作模式;高校必须更新校企合作的理念,深入研究民航业的需求和规律。经过探索,"1.5+N"模式为解决
高职院校航空装备制造类专业校企对接机制研究——以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作者: 张应培   来源: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2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才培养   对接机制   校企合作   航空高职院校  
描述: 校企对接机制的研究是职业院校开展高质量校企合作、专业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对校企对接的必要性与开展模式分析,并结合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航空装备制造类专业校企对接的生动实践,从沟通机制、专业
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新发展研究——以春秋航空公司合作为例
作者: 陈晓雯     于林     方志远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年份: 202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实践教学   教学基地建设   校企合作  
描述: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实践环节最为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不仅可为学生提供实训、实习基地,也是师资培养、课程建设、企业人才储备等合作发展多赢战略模式。东海航院积极推进空中乘务专业与春秋航空公司深入合作,促进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民航运输人才培养探索
作者: 王刚   来源: 中国航务周刊 年份: 202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才培养   民航运输   高职   校企合作  
描述: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民航运输人才培养探索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探究
作者: 吴江华     孙军   来源: 民航学报 年份: 202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空中乘务   人才培养   现代学徒制   校企合作  
描述: 、教学过程校企共抓共管、“双导师”共同育人,构建“校企双元、工学交替、阶梯递进”空中乘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培育高素质的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对推动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双赢、丰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都有积极的意义。
< 1 2 3 ... 8 9 10 ... 11 12 1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