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涡轮,陶瓷基复合材料,航空发动机,燃烧室,适航,符合性验证,排气系统 】搜索到相关结果 1703 条
运输类飞机驾驶舱第二道屏障的设计研究
作者:
杨永攀
李杰
刘文成
廖飞鹏
吴佳茜
来源: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年份:
202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驾驶舱门
第二道物理屏障
设计
符合性验证
驾驶舱保护
描述:
运输类飞机驾驶舱第二道屏障的设计研究
航空发动机 后壳体组件焊缝去除工艺研究
作者:
赵华卫
方伟欣
来源: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年份:
202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艺改进
后壳体组件
焊缝去除
燃烧室
描述:
航空发动机 后壳体组件由蜂窝座和钣金件后壳体焊接而成,零件焊缝去除量大、效率低,因此零件加工增加了车焊缝工序。但由于零件变形较大,采用软爪装夹车焊缝效果不佳,仍留有较大余量。针对这一问题,对车焊缝工装进行改进,解决了零件焊缝去除效率低下的问题。
纳米技术的发展以及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
张俊红
戴胡伟
鲁鑫
王杰
马梁
孙宇博
来源: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塑性应变
热疲劳
燃烧室
流固耦合
描述:
针对某航空发动机 在服役过程中出现的燃烧室 基体开裂现象,研究了航空发动机 的燃烧室 热疲劳。通过三坐标扫描逆向建模获得了航空发动机 的燃烧室 三维模型,选取满足周期性对称条件的1 /10扇形段燃烧室 作为计算域
航空发动机 燃烧室 出口温度分布调试与测试技术研究
作者:
赵然
蔡文哲
来源:
战术导弹技术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调试
温度场
实验
燃烧室
描述:
针对航空发动机 燃烧室 出口温度场品质控制问题,从相应的调试机理出发,开展了燃烧室 雾化机构,火焰筒进气规律,火焰筒型面规律三类调试手段的综述研究。研究中普遍采用热电偶测量、激光测量、声学测量三种温度测量
提升综合技术和管理能力,研发高性能航空发动机 --访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胡忠志
作者:
玲犀
来源:
航空制造技术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胡忠
发动机控制系统
航空发动机
航空航天
博士毕业
适航
综合技术
千人
健康管理系统
Nanjing
描述:
胡忠志HU Zhongzhi国家"千人计划"专家Expert of Thousand Talents Plan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Professor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胡忠志,教授,博士毕业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国家"千人计划"特聘
RP-3航空煤油单组分替代燃料简化机理验证
作者:
皮骏
王义为
来源:
科技风
年份:
202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正癸烷
化学反应机理
燃烧室
3航空煤油
RP
描述:
包含38个物种、34步反应的简化机理。通过对比三种机理的燃烧模拟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发现,简化机理、骨架机理和详细机理的计算结果吻合较好,简化机理能在较宽参数范围内描述正癸烷的燃烧特性,有效地降低了航空发动机 燃烧室 内湍流燃烧数值模拟的计算成本。
某型航空发动机 燃烧室 煤油改柴油燃烧特性研究
作者:
冯华仲
马朝
杨永刚
梁越
黎明
索建秦
来源:
航空工程进展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柴油
数值计算
燃烧室
煤油
燃烧特性
描述:
燃料物性对燃烧室 燃烧特性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是研究设计中首要考虑的参数。借助数值计算方法,采用Fluent稳态压力求解器、P1 辐射模型和涡耗散模型(EDM)对某航空发动机 燃烧室 在巡航工况和最大工况下
航空涡轮 发动机燃烧室 内流场的PIV测量
作者:
张俊
陈柳君
胥頔
吴运刚
张龙
来源:
航空动力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流场测量
3级旋流器
燃烧室
粒子发生器
粒子图像测速法
描述:
设计了一种基于旋风分离原理的高压粒子发生器,并成功应用于高压状态下的航空涡轮 发动机燃烧室 内流场的PIV(粒子图像测速法)测量.在氢氧燃烧加热来流温度为813K、燃烧室 压力为2.78MPa条件下,应用
航空发动机 可卸外壳裂纹原因分析
作者:
曹江
邓湘于
李琳
刘卫东
来源:
失效分析与预防
年份:
202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疲劳断裂
氧化皮压入
燃烧室
带材成型缺陷
可卸外壳
描述:
航空发动机 可卸外壳裂纹原因分析
基于我国民用航空制造的适航 验证标准体系研究
作者:
沈洋
张龙
高蕾文
李涛
王珍珍
来源:
民航管理
年份:
202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用航空
标准体系
民航局
团体标准
符合性验证
标准构建
民机产品
描述:
标准,是行业发展的基石。一个行业的标准制定能力和标准管理水平,体现的是整个行业的发展质量和层次。我国要想从民航大国发展为全方位的民航强国,必须提高民航相关标准的制定和管理水平,优化标准发展结构,提高原创标准比例,将中国标准推向国际,从标准的应用者发展为标准的制定者,进而成为标准的引领者。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也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无论是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还是2018年新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
1
2
3
...
5
6
7
...
169
170
1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