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碳氢燃料 结焦动力学 热裂解】搜索到相关结果 1383 条
-
航空煤油RP-3在微通道内热裂解结焦动力学研究
-
作者:
汪旭清
刘国柱
蒋榕培
张香文
来源:
中国化工学会2012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碳氢燃料 结焦动力学 热裂解
-
描述:
建立了高超飞行条件下结焦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了航空煤油RP-3在500~700℃、5 MPa下热裂解的气、液相产物和反应管壁上的结焦量,结合形成结焦的几种机理,提出了以乙烯、丙烯、丁二烯、芳烃为
-
航空煤油热裂解结焦实验
-
作者:
张枭雄
侯凌云
莫崇康
董宁
来源:
航空动力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芳香烃
航空煤油
结焦沉积
主动热防护
热裂解
-
描述:
为了避免航空煤油在高热流条件下主动热防护过程中的结焦沉积,需要对航空煤油的热裂解和结焦沉积反应规律进行研究.通过考察航空煤油在不同反应条件下气液相产物以及结焦量,对航空煤油的热裂解结焦反应规律展开
-
加热条件下超临界压力碳氢燃料在细管内流动阻力研究
-
作者:
贾洲侠
吴振强
孔凡金
刘宝瑞
闻洁
付衍琛
来源:
北京力学会第二十三届学术年会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超临界
碳氢燃料
主动热防护
流动阻力
-
描述:
采用飞行器自带燃料作为冷源以对流换热的形式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及发动机热端部件进行冷却是一种有效的技术方案。本文针对加热条件下超临界压力航空煤油RP-3在典型换热管内的流动阻力特性开展了实验研究,主要
-
加热条件下超临界压力碳氢燃料在细管内流动阻力研究
-
作者:
贾洲侠
吴振强
孔凡金
刘宝瑞
闻洁
付衍琛
来源:
北京力学会第二十三届学术年会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超临界
碳氢燃料
主动热防护
流动阻力
-
描述:
采用飞行器自带燃料作为冷源以对流换热的形式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及发动机热端部件进行冷却是一种有效的技术方案。本文针对加热条件下超临界压力航空煤油RP-3在典型换热管内的流动阻力特性开展了实验研究,主要
-
航空煤油RP-3裂解结焦的动态行为研究
-
作者:
刘朝晖
潘辉
冯松
毕勤成
来源:
第八届全国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实验研究了航空煤油RP-3,作为吸热型碳氢燃料,在电加热不锈钢管内的裂解结焦动态行为。实验压力3MPa,温度最高到640°C,管道Φ6×1mm。研究表明:结焦过程是一个不稳定的动态随机过程。压差
-
S型管内超临界航空煤油的裂解与结焦研究
-
作者:
赵晋杰
雷志良
鲍泽威
朱权
李象远
来源:
推进技术
年份:
202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超临界
S型管
热裂解
3航空煤油
结焦
RP
-
描述:
再生主动冷却是超燃冲压发动机热防护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探究冷却通道中弯管结构产生的二次流对碳氢燃料裂解与结焦特性的影响,使用S型圆管实验段进行了RP-3航空煤油超临界裂解结焦实验。重点考察了沿程壁温
-
航天航空推进用高密度液体碳氢燃料
-
作者:
邹吉军
张香文
王莅
米镇涛
来源:
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学部第七届学术会议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fuel high
density
Aerospace
fuel propellant synthesis
energy
-
描述:
高密度液体碳氢燃料是液体推进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高密度碳氢燃料合成的最新进展,从原料、合成路线、性能特征及成本等方面评价了各种燃料的优缺点和应用前景;总结了燃料合成的关键问题;介绍了课题组在此方面开展的工作.
-
海藻基航空替代燃料热解动力学及热氧化安定性研究
-
作者:
李娅
来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海藻基航空替代燃料 动力学分析 热解 组分分析 热氧化安定性
-
描述:
的工艺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研究。因此本文通过对海藻进行动力学分析,热解实验和热解油组分分析,为航空替代燃料的制备和进一步精制研究打下基础,另外,本文还对比研究了标准航空煤油和航空煤油与藻油的混合油的氧化
-
燃油结焦与喷嘴热防护的研究
-
作者:
刘天池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年份:
202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航空煤油
热防护
结焦量
喷嘴
帽罩
结焦速率
-
描述:
燃油结焦与喷嘴热防护的研究
-
超临界航空燃料RP/3裂解反应过程换热关联式模型研究
-
作者:
徐帅
冯宇
张德明
张议丰
秦江
曹勇
来源:
工程热物理学报
年份:
202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换热关联式
超临界燃料
热裂解
再生冷却技术
-
描述:
燃料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的热裂解反应能有效提高燃料再生冷却过程中的吸热能力,然而由于裂解反应与传热传质过程相互耦合影响,因此传统的换热关联式模型在描述燃料裂解反应过程的换热特性时存在较大偏差。本文对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