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训练试验】搜索到相关结果 23 条
-
飞机座舱加载装置试验研究
-
作者:
王梓臻
马莉
来源:
科技创新与应用
年份:
202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座舱操纵系统
载荷
操作试验
铁鸟
飞机地面模拟
-
描述:
座舱操纵系统是驾驶员传递操纵飞机飞行指令的重要系统,用于在飞行中调整飞机姿态。某型飞机铁鸟试验台座舱操纵系统有操作试验的需求,为验证座舱操纵系统在承载下的性能,判断操纵系统在加载条件下是否无过度变形
-
运输类飞机试飞空中应急离机试验及仿真
-
作者:
曹煜国
王鹏
周伟
来源:
科技创新与应用
年份:
202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系统建模
应急离机
试飞试验
-
描述:
开发了面向对象的空中应急离机仿真系统,通过对比试验类飞机应急离机试验和仿真结果验证了空中应急离机系统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
飞机强度地面试验拉压垫连接强度因素分析
-
作者:
张辛瑞
来源:
科技创新与应用
年份:
202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型双向加载技术
连接强度
拉压垫
影响因子
-
描述:
在飞机强度地面验证试验中,载荷施加处于极为重要的环节。一种由橡胶块和铝制衬块组成的新型双向载荷施加技术,近年来在飞机结构强度验证中得到应用,提高了载荷施加精度,提升了试验效率。但作为一种新型双向载荷施加技术,其连接强度备受设计人员关注。文章旨在通过有限的试验数据,初步探究连接强度影响因子。
-
飞机强度地面试验拉压垫连接强度因素分析
-
作者:
张辛瑞
来源:
科技创新与应用
年份:
202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型双向加载技术
连接强度
拉压垫
影响因子
-
描述:
在飞机强度地面验证试验中,载荷施加处于极为重要的环节。一种由橡胶块和铝制衬块组成的新型双向载荷施加技术,近年来在飞机结构强度验证中得到应用,提高了载荷施加精度,提升了试验效率。但作为一种新型双向载荷施加技术,其连接强度备受设计人员关注。文章旨在通过有限的试验数据,初步探究连接强度影响因子。
-
运输类飞机试飞空中应急离机试验及仿真
-
作者:
曹煜国
王鹏
周伟
来源:
科技创新与应用
年份:
202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系统建模
应急离机
试飞试验
-
描述:
开发了面向对象的空中应急离机仿真系统,通过对比试验类飞机应急离机试验和仿真结果验证了空中应急离机系统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
民用飞机空中最小操纵速度试验状态点研究
-
作者:
张海妮
屈飞舟
来源:
科技创新与应用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空中最小操纵速度
民用飞机
试验状态点
-
描述:
基于CCAR25部的要求及AC25-7C的建议,结合几型民用飞机的空中最小操纵速度(VMCA)试验经验,对VMCA试验中的高度、速度、重量、重心、舵面容差等试验状态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可为其他运输类飞机VMCA试验中的试验点状态矩阵设计提供参考。
-
飞机结构强度疲劳试验加速技术研究
-
作者:
邵骞
董登科
张慧峰
来源:
科技创新与应用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疲劳试验
当量载荷谱
加速试验
飞机结构
-
描述:
在进行飞机结构强度疲劳研究与试验过程中,为缩短研制周期,加快试验进程,根据疲劳损伤理论,推导得到与原载荷谱具有相同损伤的当量化载荷谱和放大应力载荷谱。试验时根据试验件结构与载荷特点,将疲劳载荷谱中加
-
运输类飞机停机刹车试验技术研究
-
作者:
张文星
刘苗鑫
来源:
科技创新与应用
年份:
201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刹车系统试飞
风险管控
停机刹车
-
描述:
文章以停机刹车试验要求为研究背景,利用力矩平衡的方法从理论上估算了试验过程中机轮滚动的可能性,给出了运输类飞机停机刹车试验思路,并以某型客机停机刹车适航审定试验为范例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积累了一定的工程经验,对相关型号的审定试飞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运输类飞机停机刹车试验技术研究
-
作者:
张文星
刘苗鑫
来源:
科技创新与应用
年份:
201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刹车系统试飞
风险管控
停机刹车
-
描述:
文章以停机刹车试验要求为研究背景,利用力矩平衡的方法从理论上估算了试验过程中机轮滚动的可能性,给出了运输类飞机停机刹车试验思路,并以某型客机停机刹车适航审定试验为范例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积累了一定的工程经验,对相关型号的审定试飞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运输类飞机停机刹车试验技术研究
-
作者:
张文星
刘苗鑫
来源:
科技创新与应用
年份:
201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刹车系统试飞
风险管控
停机刹车
-
描述:
文章以停机刹车试验要求为研究背景,利用力矩平衡的方法从理论上估算了试验过程中机轮滚动的可能性,给出了运输类飞机停机刹车试验思路,并以某型客机停机刹车适航审定试验为范例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积累了一定的工程经验,对相关型号的审定试飞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