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航空知识工程】搜索到相关结果 44 条
-
从跟跑到领跑:航空发动机战略转型的本科人才能力重塑
-
作者:
李果
闫晓军
丁水汀
孙大坤
来源:
高教学刊
年份:
202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本科人才
航空发动机
举措
战略转型期
能力重塑
-
描述:
文章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面对航空发动机战略转型期的本科人才能力重塑改革进行介绍,从转型期的迫切需求以及人才培养的深层次问题着手,提出职业素养、专业能力、通用能力“三位一体”的本科人才能力结构重塑目标
-
疫情期间外语专业在线课程学习体验研究——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
-
作者:
钟勇
窦硕华
姜礼福
来源:
高教学刊
年份:
202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疫情
外语专业
在线课程
学习体验
-
描述:
本研究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使用调查问卷详细考察了该校外国语学院学生疫情期间的在线专业课程学习体验情况,结果发现:(1)外语专业在线课程获得了学生的普遍认可;(2)外语专业在线课程学习体验的专业
-
疫情期间外语专业在线课程学习体验研究——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
-
作者:
钟勇
窦硕华
姜礼福
来源:
高教学刊
年份:
202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疫情
外语专业
在线课程
学习体验
-
描述:
本研究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使用调查问卷详细考察了该校外国语学院学生疫情期间的在线专业课程学习体验情况,结果发现:(1)外语专业在线课程获得了学生的普遍认可;(2)外语专业在线课程学习体验的专业
-
基于“学创结合”的航空航天类课程创新教学与实践探究
-
作者:
胡海龙
张帆
岳建岭
来源:
高教学刊
年份:
202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
路径
学创结合
课程
实践
-
描述:
21世纪,人才质量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方面,将成为衡量高等教育水平的重要准则,同时也将成为高等学校发展的重要力量保障。如何提高我国研究生学习与创新能力已显得愈发紧迫。以航空航天类课程教学为例,始终
-
“产出导向法”在海军航空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
作者:
徐晓娟
张东力
任苗苗
来源:
高教学刊
年份:
202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专门用途英语
教学效果
海军航空英语
课堂教学
产出导向法
-
描述:
为进一步提升海军航空英语的教学效果,尝试将“产出导向法”(POA)应用于海军航空英语课堂教学,以“飞机进近”专题内容为例,开展为期两周的教学实验,展示基于“产出导向法”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流程,阐述学员
-
航空类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模式研究
-
作者:
徐姝
张希跃
来源:
高教学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航空类高职院校 工匠精神 模式研究
-
描述:
工匠精神从宏观概念角度分析属于一种从业态度和职业精神,是适用于所有在职从业人员个人就业价值观念和个人职业表现的概念,也同时与个人社会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联系紧密。
-
“互联网+”时代航空航天制造专业教学方法的探讨
-
作者:
齐振超
安鲁陵
来源:
高教学刊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生态系统
“互联网+”
教学方法
复合材料制造
航空航天制造专业
-
描述:
的影响,总结了当前航空航天制造专业教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飞行器复合材料构件制造技术"专业课程为例,提出了基于受体知识架构和认知规律的教学大纲优化方案,建立科研、生产、教学一体的实时信息网罗模式,建设
-
高校航空制造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及其育人增效作用
-
作者:
曾超
薛九天
唐子惠
来源:
高教学刊
年份:
202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科院校
育人增效
高等教育
课程思政
航空制造专业
-
描述:
。通过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发现,相对于传统教学设计,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深度融合思政元素对于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学生“三观”的塑造及科学思维能力的养成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
多学科交叉下舰面航空保障人才培养的科教融合式改革探索
-
作者:
高富东
曹建平
王海东
来源:
高教学刊
年份:
202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科专业
多学科交叉
改革探索
舰面航空保障
科教融合
-
描述:
多学科交叉背景下的科教融合式人才培养是新生工科专业建设中一项复杂的系统性核心工作,面对“新工科”建设理念和“科教融合育人”时代号召,舰面航空保障技术专业坚持“科教融合、育人为本、协同创新、服务部
-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航空制造产业学院课程群建设研究
-
作者:
侯红玲
白海清
冯荣
王军利
何亚银
何雅娟
来源:
高教学刊
年份:
202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
人才培养
可持续发展
课程群
产业学院
-
描述:
建立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的课程群,通过课程群的准入准出、考核评价、师资队伍以及可持续发展等系列机制积极引导课程群的良性发展,为促进现代航空制造产业学院课程可持续健康发展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