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虚实交互】搜索到相关结果 34 条
-
飞行员与机载计算机交互建模及其问题研究
-
作者:
程妮
吴海桥
仇志凡
来源:
航空计算技术
年份:
201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飞行员
自动化
交互模型
计算机
-
描述:
现代飞机驾驶舱计算机、自动化等技术应用广泛,使得飞行员的角色由原先的手动控制转变为监督控制,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为保障飞行安全,亟需对飞行员与机载计算机的交互开展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含:飞机上以
-
CFD软件可视化交互技术在航空领域应用研究
-
作者:
宋万强
徐悦
徐琳
来源:
航空科学技术
年份:
201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航空
CFD
可视化
Qt
CFD通用符号系统
VTK
-
描述:
响应,直观地显示了计算域的网格信息,极大地方便了网格计算域的计算参数设置,屏蔽了繁琐的人机指令交互方式,实现了友好三维可视化人机交互。
-
CFD软件可视化交互技术在航空领域应用研究
-
作者:
宋万强
徐悦
徐琳
来源:
航空科学技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航空
CFD
可视化
Qt
CFD通用符号系统
VTK
-
描述:
响应,直观地显示了计算域的网格信息,极大地方便了网格计算域的计算参数设置,屏蔽了繁琐的人机指令交互方式,实现了友好三维可视化人机交互。
-
基于风格迁移的交互式航空发动机孔探图像扩展方法
-
作者:
樊玮
段博坤
黄睿
刘挺
张宁
来源:
计算机应用
年份:
202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交互式
泊松融合
数据扩展
风格迁移
孔探图像
-
描述:
在航空发动机孔探图像缺陷检测任务中,缺陷区域样本数量远少于正常样本数量,且缺陷样本无法覆盖整个样本空间,导致检测算法泛化能力较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风格迁移技术的交互式数据扩展方法。首先
-
基于风格迁移的交互式航空发动机孔探图像扩展方法
-
作者:
樊玮
段博坤
黄睿
刘挺
张宁
来源:
计算机应用
年份:
202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交互式
泊松融合
数据扩展
风格迁移
孔探图像
-
描述:
在航空发动机孔探图像缺陷检测任务中,缺陷区域样本数量远少于正常样本数量,且缺陷样本无法覆盖整个样本空间,导致检测算法泛化能力较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风格迁移技术的交互式数据扩展方法。首先
-
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在飞机技术资料中的应用
-
作者:
井宝红
来源:
信息记录材料
年份:
202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IETM
ATA2300
S1000D
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
-
描述:
本文通过研究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简称IETM)相关标准,主要是ATA2300和S100D两个标准,对IETM平台的组成、功能和使用进行了详细介绍,从而对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在飞机技术资料中应用提供从编写、管理、发布到交付全过程的指导和支持。
-
基于交互多模型(IMM)的航空器冲突探测算法
-
作者:
黄晋
李保强
王学轩
胡苗苗
李云飞
来源:
科技和产业
年份:
202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B)
保护区模型
航空器冲突概率
交互式多模型(IMM)
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
-
描述:
航空器之间的冲突预测预警是空中交通管制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航迹的监视精度低、目标跟踪模型与目标运动模型匹配速度较慢以及碰撞概率预测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交互多
-
航空航天虚拟装配培训情境下的情感交互设计
-
作者:
王晓慧
王佳雨
赵凯
覃京燕
来源:
包装工程
年份:
202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装配培训
交互设计
虚拟现实
航空航天
情感交互
-
描述:
目的将虚拟现实和情感交互设计应用于航空航天装配培训场景,提高培训效率,改善培训体验。方法通过调研多模态情感交互研究现状,构建航空航天虚拟装配培训情境下的情感交互模型,使用基于生理信号的情感识别、语音
-
航空航天虚拟装配培训情境下的情感交互设计
-
作者:
王晓慧
王佳雨
赵凯
覃京燕
来源:
包装工程
年份:
202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装配培训
交互设计
虚拟现实
航空航天
情感交互
-
描述:
目的将虚拟现实和情感交互设计应用于航空航天装配培训场景,提高培训效率,改善培训体验。方法通过调研多模态情感交互研究现状,构建航空航天虚拟装配培训情境下的情感交互模型,使用基于生理信号的情感识别、语音
-
飞机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标准研究及验证方法探讨
-
作者:
苏明
任侃
来源:
科技创新与应用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标准
验证
IETM
S1000D
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
-
描述:
通过对国内外军民用装备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IETM)相关标准的研究,分析了国内外IETM相关标准的现状和特点,并针对飞机IETM验证标准和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后续工程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