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培养体系,专业人才,通用航空,产业链】搜索到相关结果 287 条
-
全员覆盖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构建探索——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
作者:
张丽芳
赵杏
吴瑾
来源:
大学教育
年份:
202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研究能力
培养体系
课程思政
科研素养训练
创新
-
描述: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新时代大学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基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近几届毕业生能力评价调研结果的分析,发现学生对自身的设计(开发)能力、研究能力等创新能力评价偏低,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提出构建全员覆盖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通过修订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面向全专业学生增设科研素养训练等课程,发挥本科生导师的引导和考核作用;通过实践训练及学科竞赛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强化学生个性化创新的意愿和能力;通过课程思政建设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和使命感。
-
中美机械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和培养体系对比分析——以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对比为例
-
作者:
王志坚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课程设置
培养体系
SAU
机械工程
MSU
-
描述:
从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MSU)机械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培养体系中发现美国的高等教育注重基础课程的开设,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自学和自我表达等综合能力,重视学生本身的发展和素质的提升。通过与沈阳
-
民航应急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
作者:
齐晓云
张海滨
来源:
综合运输
年份:
202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应急管理
新文科
人才培养
培养体系
民航
-
描述:
民航应急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
逐梦“空天” 聚“星”成链——两江新区航空航天产业链侧记
-
作者:
张廉
来源:
中国航天
年份:
202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产业链
两江新区
-
描述:
也榜上有名。经过多年培育,重庆的两江新区创多个全国第一,实现了航空航天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引进有影响力的项目23个,形成了1个卫星互联网及应用核心产业,商业航天研发制造、无人机、航空动力及关重件、通用航空、空天新材料5个重点产业,和1个“空天+”服务支撑产业的“1+5+1”产业发展格局。
-
航空业的至暗时刻到了吗
-
作者:
陈培儒
来源:
大飞机
年份:
202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发动机制造商
产业链
波音公司
-
描述: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蔓延,全球航空工业迎来了史上最大的危机。波音和空客这两大飞机制造商不仅股价遭遇了滑铁卢,订单数更是令人不寒而栗。其中,波音1月订单数为0,2月净订单为负数,再加上受到737MAX停飞的影响,市值大幅缩水,
-
在迷雾中重塑结构和价值——全球航空产业的现状和未来
-
作者:
齐汀
来源:
大飞机
年份:
202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发动机制造商
宽体客机
产业链
-
描述:
新冠肺炎疫情对于航空业的影响仍在持续。此次疫情对于产业的打击前所未有,航空运输业历史上最强盈利周期被终结、新飞机交付和订单大幅下挫,产业链从需求端到供给端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让很多业内人士开始思考
-
在迷雾中重塑结构和价值——全球航空产业的现状和未来
-
作者:
齐汀
来源:
大飞机
年份:
202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发动机制造商
宽体客机
产业链
-
描述:
新冠肺炎疫情对于航空业的影响仍在持续。此次疫情对于产业的打击前所未有,航空运输业历史上最强盈利周期被终结、新飞机交付和订单大幅下挫,产业链从需求端到供给端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让很多业内人士开始思考
-
构建供应链管理体系,助力中国航发成为航空发动机产业链链长
-
作者:
韩松
龙斌
杨栋栋
倪佳俊
黄健
来源:
航空动力
年份:
202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界一流
发动机
供应链管理体系
产业链
-
描述:
中国航发的目标是在2035年基本建成世界一流航空发动机集团,而世界一流的航空发动机集团需要世界一流的供应链,也需要与之匹配的世界一流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中国航发运营管理体系(AEOS)供应链管理体系正是以此为契机应运而生,通过提升管理水平,向着安全可靠、精益高效的供应链迈进。
-
提前布局氢能赛道,嘉兴深度融入长三角航空产业链
-
作者:
薛傅龙
来源:
交通建设与管理
年份:
202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氢能源
长三角
燃料电池汽车
产业链
-
描述:
能源危机开启了氢能开发和利用的探索之路。目前已知可替代的新能源,包括可再生电力、生物质和氢能等,其中氢能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新能源,有望成为能源的终极解决方案。据相关资料显示,1960年至2000年,作为氢能利用重要工具的燃料电池获得飞速发展,在航天航空、发电以及交通领域的应用实践,充分证明了氢能作为二次能源的可行性。2010年前后,氢能产业进入低潮期。2014年丰田公司“未来”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布引发了又一次氢能热潮。随着各国对可再生能源的研究逐渐深入,加上技术进步,氢能源在政策的助力下逐渐走向商业化。日本、韩国、美国、德国等超过20个国家和地区都已制定国家氢能发展战略,积极培育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攻关和产业发展。氢能的市场规模也在逐渐扩大。从全球市场规模来看,根据高盛2月公布的报告,全球氢能市场的总规模约为1250亿美元,到2030年将在此基础上翻一番,到2050年达到万亿美元市场规模。我国早在2006年就出台了氢能的相关政策,但直到2019年,氢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公共领域加快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同年《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鼓励发展氢能利用设施建设和运营,燃料电池装备以及在新能源汽车和船舶上的应用,标志着氢能发展已进入顶层设计,因此,这一年也被称为氢能发展元年。此后,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助推氢能源产业发展。近年来,我国对氢能行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2020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拟将氢能列入能源范畴;2020年9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对符合条件的城市群开展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攻关和示范应用给予奖励;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2022年3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氢能被确定为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氢能产业被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
欧洲航空工业的氢能布局
-
作者:
杜婷
来源:
大飞机
年份:
202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氢能源
产业链
氢燃料
-
描述:
欧盟围绕未来氢能在各行业的应用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并将氢能定位为战略能源之后,欧洲航空业也快速跟进,围绕从氢能的生产、存储和应用到飞机设计、技术整合、机场运营开始了全产业链研究。近年来,全球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