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低碳发展,可持续,交通业,碳排放】搜索到相关结果 72 条
-
生物航空煤油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
作者:
秦曼曼
孙仁金
李喆
杨雪儿
来源:
现代化工
年份:
201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物航空煤油
生产技术
动物油脂
生物质
碳排放
-
描述:
煤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国外成熟做法,建议通过增加原料供应、规定航空公司碳排放配额、政府建立补偿机制和相关政策等,助力我国生物航空煤油可持续发展。
-
基于时间序列的民用运输航空器碳排放预测研究
-
作者:
向小军
杨志晗
赵赶超
来源:
现代计算机
年份:
202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间序列
LSTM
ARIMA
WOA
碳排放
-
描述:
随着中国民航业的高速发展,运输航空器的碳排放问题逐渐引起关注。采用时间序列的方法建立了传统的差分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ARIMA)模型以及优化的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模型,对航空器碳排放量、碳排放
-
面向终端区的航空器绿色轨迹优化
-
作者:
任广建
何家兴
来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年份:
202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终端区
绿色运行
轨迹优化
航空运输
碳排放
-
描述:
航空运输是中国综合交通领域的重要支柱,其绿色运行的研究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重大。以绿色优化为核心,以减少碳排放为目标,面向终端区对航空器的轨迹进行优化研究,有效减少了碳排放,并得出有效结论。探索
-
中国民航客运碳排放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研究
-
作者:
郭鹏程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2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民航客运
影响因素
时空演变
碳排放峰值预测
碳排放
-
描述:
中国民航客运碳排放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研究
-
中国民航客运碳排放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研究
-
作者:
郭鹏程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2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民航客运
影响因素
时空演变
碳排放峰值预测
碳排放
-
描述:
中国民航客运碳排放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研究
-
基于燃料属性的航空器全航线碳排放预测
-
作者:
聂武
王步升
刘向雷
来源:
航空科学技术
年份:
202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用航空器
飞行条件
生物航空燃料
全航线
碳排放
-
描述:
基于燃料属性的航空器全航线碳排放预测
-
民航运输碳排放管理与减排策略研究
-
作者:
程立雪
来源:
中国航务周刊
年份:
202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航运输
减排策略
绿色航线
碳排放
燃油效率
-
描述:
民航运输碳排放管理与减排策略研究
-
航空业奔向“零碳”的技术创新
-
作者:
齐汀
来源:
大飞机
年份:
202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商用飞机
氢能源
技术创新
零排放
翼身融合布局
可持续
技术验证机
垂直起降
-
描述:
了航空业奔向净零碳排放技术创新的“第一枪”。此后,尽管疫情对行业的影响仍在发酵,但为了实现净零碳排放的目标,无论是飞机制造商、发动机制造商还是机载设备等一级供应商等都在积极合作,围绕电动飞机、混合电推进飞机和e VTOL等项目,积极推进技术创新。
-
多边气候治理体系下的国际航空碳抵消和减排计划评析
-
作者:
张政.
来源:
《法学前沿》集刊2023年第1卷——航空法研究文集
年份:
2023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国际法
国际航空碳抵消和减排计划
航空运输
碳抵消责任制度
碳排放
多边气候治理体系
-
描述:
减少航空业温室气体排放一直是各国关注重点环境问题之一,虽然经历了欧盟单边减排机制的停摆,但国际民航组织仍试图通过基于市场的措施实现航空业碳减排目标。国际航空碳抵消和减排计划(CORSIA)是在多边的基础上形成的碳减排和抵消措施,其配套的碳抵消责任制度和实施工具赋予了其现实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和透明度原则。但囿于国际航空碳抵消和减排计划机制在法律基础和实施程序设计上仍存在不合理之处,未能完全体现多边气候治理体系下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仍应持续改进实施中的现实问题。
-
多边气候治理体系下的国际航空碳抵消和减排计划评析
-
作者:
张政.
来源:
《法学前沿》集刊2023年第1卷——航空法研究文集
年份:
2023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国际法
国际航空碳抵消和减排计划
航空运输
碳抵消责任制度
碳排放
多边气候治理体系
-
描述:
减少航空业温室气体排放一直是各国关注重点环境问题之一,虽然经历了欧盟单边减排机制的停摆,但国际民航组织仍试图通过基于市场的措施实现航空业碳减排目标。国际航空碳抵消和减排计划(CORSIA)是在多边的基础上形成的碳减排和抵消措施,其配套的碳抵消责任制度和实施工具赋予了其现实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和透明度原则。但囿于国际航空碳抵消和减排计划机制在法律基础和实施程序设计上仍存在不合理之处,未能完全体现多边气候治理体系下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仍应持续改进实施中的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