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空遥感系统全极化微波散射计系统设计与校飞试验
-
作者:
刘淑一
贾岩
高卓妍
张祥坤
董晓龙
刘和光
日期:2023-02-20
来源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后向散射系数测量精度 成像散射计 归一化标准差
- 描述:全极化微波散射计是具有散射计和成像两种工作模式的主动式微波遥感设备,在复杂环境观测及多维信息获取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该文对全极化微波散射计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详细介绍,系统根据两种工作模式的需求设计4MHz,40MHz,120MHz,200MHz四种带宽,有效解决成像散射计带宽与后向散射系数测量精度间矛盾。基于匹配滤波的数字中频信号处理方法,推导了衡量后向散射系数测量精度的归一化标准差,并针对数字滤波器加窗效应、数据段重叠率与归一化标准差关系进行理论分析以最小化归一化标准差。海洋及陆地校飞试验结果表明,全极化微波散射计系统兼具高精度后向散射系数测量和高分辨率微波成像特性。散射工作模式下,当数据重叠率、滚降系数、回波信噪比分别为50%、0.5、5.53dB时,系统性能接近最优,可获得较高且稳定的后向散射系数测量精度;成像模式下,距离向与方位向分辨率分别为0.89 m、0.43m,使全极化微波散射计具有良好目标探测特性。
- 航空遥感系统全极化微波散射计系统设计与校飞试验
-
作者:
刘淑一
贾岩
高卓妍
张祥坤
董晓龙
刘和光
日期:2023-02-20
来源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后向散射系数测量精度 成像散射计 归一化标准差
- 描述:全极化微波散射计是具有散射计和成像两种工作模式的主动式微波遥感设备,在复杂环境观测及多维信息获取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该文对全极化微波散射计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详细介绍,系统根据两种工作模式的需求设计4MHz,40MHz,120MHz,200MHz四种带宽,有效解决成像散射计带宽与后向散射系数测量精度间矛盾。基于匹配滤波的数字中频信号处理方法,推导了衡量后向散射系数测量精度的归一化标准差,并针对数字滤波器加窗效应、数据段重叠率与归一化标准差关系进行理论分析以最小化归一化标准差。海洋及陆地校飞试验结果表明,全极化微波散射计系统兼具高精度后向散射系数测量和高分辨率微波成像特性。散射工作模式下,当数据重叠率、滚降系数、回波信噪比分别为50%、0.5、5.53dB时,系统性能接近最优,可获得较高且稳定的后向散射系数测量精度;成像模式下,距离向与方位向分辨率分别为0.89 m、0.43m,使全极化微波散射计具有良好目标探测特性。
- 航空遥感惯性稳定平台LuGre摩擦参数的分步辨识
-
作者:
曾德林
肖凯
林竹翀
张立
日期:2016-12-22
来源 :光学(精密工程)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航空遥感 惯性稳定平台 LuGre模型 分步辨识 遗传算法 前馈摩擦补偿
- 描述:由于航空遥感惯性稳定平台框架角运动受限,本文提出了基于LuGre摩擦模型进行参数初步和精确辨识的方法以进一步提高其控制精度。从数字控制系统出发,构建了摩擦参数辨识系统,把摩擦参数辨识问题转化为曲线拟合问题。通过限定输入信号幅值和频率,解决了框架角运动受限导致摩擦参数辨识困难的问题。结合数字控制系统特性,优先辨识摩擦线性项参数;根据摩擦静态和动态特性,提出分步夹逼和分步搜索法依次辨识剩余参数,完成初步辨识。然后代入初步辨识结果,用遗传算法完成摩擦参数的精确辨识。仿真结果表明:摩擦参数初步辨识误差小于5%,精确辨识误差小于0.7%;用辨识出的摩擦参数构建摩擦补偿器,系统对基座低频角运动干扰的抑制能力提高了4倍。最后,基于某原理样机开展了摩擦参数辨识和补偿实验,结果表明控制精度提高了1倍,证实了提出的辨识方法的有效性和工程实用意义。
- 航空遥感影像质量评价方法探讨
-
作者:
赵有松
尹粟
张莉
李明
日期:2016-12-22
来源 :测绘科学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航空遥感 正射影像 客观指标 质量评价
- 描述:针对我国航空遥感影像生产的质量评价研究不足的问题,该文尝试构建了一套针对航空遥感影像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利用知识库的方法,通过大量的航空影像样本和影像的构象指标进行定量评价和分级,为航空遥感影像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 航空遥感影像中的轻量级小目标检测
-
作者:
薛雅丽
孙瑜
马瀚融
日期:2022-12-01
来源 :电光与控制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小目标 遥感图像 特征融合 深度学习 目标检测
- 描述:单阶段目标检测算法凭借结构简单、模型高效等特点获得很多研究者及工业界的关注。以现有的YOLO算法为基础,针对遥感图像中目标尺寸小、排列紧密等困难,提出一种提升复杂背景下小目标检测精度的轻量级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引入加权融合特征网络,为每层特征图赋予可在训练中不断学习的权重系数,加强深浅层特征融合。通过引入CIoU损失及模型改进,加快网络收敛速度,使其满足实时性需求。在基于DOTA构建的遥感图像小目标数据集上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更好的检测精度与检测速度。
- 航空遥感平台通用物理模型及可变基高比系统精度评价
-
作者:
晏磊
李英成
赵世湖
袁修孝
宋妍
钟裕标
薛庆生
日期:2018-12-12
来源 :测绘学报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可变基高比时空模型 n次折反式同光路系统 系统精度 单刚体 通用物理模型 数字航摄相机
- 描述:精度是高分辨率遥感和摄影测量的关键。影响精度的因素分为:成像系统误差和数据处理误差。航空平台系统误差较为复杂,因此本文聚焦航空成像系统设计方法,以降低航空成像系统误差为目标,从源头上为数据处理精度提供保障。目前航空数字成像系统种类繁多,但缺乏统一物理模型,使得航空相机系统采用人工拼接为多刚体(多相机),结构复杂、体积大、成本高、精度难以刻画,容易受到震动和温度等因素影响,成像系统装机实用精度只能达到毫米量级。为此,本文构建航空遥感平台通用物理模型,由此归纳出现有航摄相机的四类对偶技术特征:一次-二次成像、外拼接-内拼接、单基线-多基线、非严格-严格中心投影;以此建立可变基高比时空模型,从而实现数字航摄相机内部光学机械参数与地表高程精度的表达,实现地表高程精度-光机参数贯通;进一步设计二次成像数字航摄相机原型系统及宽波段临边成像光谱仪,为目前多刚体拼接的一次成像航摄相机构建向精密光机单刚体、折反式同光路构建提供原型依据,为数字航摄系统构建和工业化奠定理论基础和原型实例参考。
- 航空遥感大气多角度偏振辐射计及测试实验分析
-
作者:
孙晓兵
宋茂新
吴洋
张爱文
提汝芳
日期:2023-05-12
来源 :光学精密工程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航空 多角度 偏振 遥感 辐射计
- 描述:地球大气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且影响着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大气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大气气溶胶散射辐射的偏振敏感性为光学偏振遥感技术应用于大气探测提供了新思路。结合我国航空遥感系统技术发展和环境大气遥感监测需求,提出了一种航空大气多角度偏振探测方法,突破集束式偏振光学系统设计和偏振定标等关键技术,研制了大气多角度偏振辐射计。首先,介绍辐射计偏振探测原理,讨论光学系统方案设计,分析辐射计多角度探测和定标精度对气溶胶柱浓度反演后验误差的影响;其次,利用标准偏振光发生器和绝对辐射定标系统,对辐射计偏振测量精度进行验证,并得到绝对辐射定标不确定度;再次,针对辐射计航空遥感模式,研发专门的多角度多光谱偏振探测数据处理系统;最后,开展外场实验分析,通过航空与地面同步观测实验,验证了辐射计各项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辐射计的绝对辐射定标不确定度优于4%,偏振测量精度优于0.5%,同步比对站点的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精度优于0.05。该辐射计获取的偏振数据可反演得到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等参数,满足区域环境大气监测应用需求。
- 航空遥感地表温度时间归一化
-
作者:
朱琳清
周纪
刘绍民
李国全
日期:2017-09-30
来源 :遥感学报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时间归一化 航空遥感 温度日变化模型 地表温度
- 描述:航空热红外遥感影像的航带宽度一般较为有限,通常需要进行连续飞行获得多个航带才能覆盖一个较大的研究区;由于地表温度随时间变化迅速,不同航带间地表温度存在差异。因此,进行不同航带影像拼接之前,需要对不同航带的地表温度进行时间归一化。本文基于温度日变化模型,构建了航空遥感地表温度时间归一化方法;结合Hi WATER试验区高密度的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天气晴朗条件下,风速的大小和波动剧烈程度对地表温度日变化模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一种考虑风速影响的改进温度日变化模型。验证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均能够减小观测时间不同导致的地表温度瞬时波动差异;考虑风速影响的改进模型比未改进模型的精度提高0.3—0.6 K,且其提供的地表温度在时间尺度变化上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本研究建立的相关模型对于卫星遥感地表温度的时间归一化也具有借鉴意义。
- 航空遥感在煤田地质填图中的应用
-
作者:
闫和平
日期:2018-03-09
来源 :陕西煤炭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大同煤田 航空遥感 地质填图
- 描述:以山西省大同煤田石炭系西南部地质调查为例,采用航空遥感煤田地质填图手段,结合所收集各类资料,通过初步建立解译标志,野外实地踏勘、验证,完成了区内煤田地质填图,总结出航空地质填图的主要优点。
- 航空遥感图像几何校正模型的效果比较
-
作者:
盛启慧
李启明
日期:2017-12-05
来源 :现代计算机(专业版)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几何校正 航空遥感图像
- 描述:随着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航空遥感图像也得到广泛的应用。针对航空遥感图像存在的几何畸变现象,在遥感数据预处理中几何校正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几何校正模型的选择很关键。比较仿射变换模型和多项式模型的校正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仿射变换模型对实验数据的校正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