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轴承系统】搜索到相关结果 20 条
-
航空轴承钢的发展及热处理技术
-
作者:
刘洪秀
于兴福
魏英华
刘天明
高悦
来源:
航空制造技术
年份:
202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轴承钢
G13Cr4Mo4Ni4V
GCr15
8Cr4Mo4V
热处理
-
描述: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轴承钢的种类和承温能力逐渐提高。而轴承钢的热处理技术对轴承钢的服役寿命及轴承性能的发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国航空航天轴承的热处理技术一直处于发展阶段,与国外轴承钢的热处理技术
-
航空钣金件数字化集成制造系统构建与应用
-
作者:
宋利康
朱永国
徐龙
付彬
来源:
航空制造技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钣金件 数字化模型 知识 数据库
-
描述:
的设计方法为辅助工具,构建了以制造模型定义和工艺数据库为基础的钣金件数字化制造方法与集成制造技术体系,建立了钣金件数字化制造系统,适应了航空产品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发展要求。
-
航空微机电系统非硅材料微纳加工技术
-
作者:
王凌云
杜晓辉
张方方
李岸林
孙道恒
来源:
航空制造技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微机电系统 航空恶劣环境 传感器和执行器 微纳加工技术 碳化硅 氮化铝 聚合物前驱体陶瓷
-
描述:
随着对航空飞行器智能控制的迫切需求,硅基微机电系统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传感器和执行器难以满足飞行器恶劣的运行环境,因而以碳化硅、氮化铝等为代表
-
面向航空电子企业的TDM系统设计研究
-
作者:
徐瑞
张超
来源:
航空制造技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试验管理 系统架构 网络拓扑 业务流程
-
描述:
航空电子企业作为制造行业技术密集型企业,产品具有多品种、小批量,交付周期短等特点。传统人工调度试验计划,手工录入试验数据的试验管理方式严重制约了产品的研制过程。介绍了基于TDM试验管理系统的技术方案
-
航空长航时惯导系统定位精度评估方法研究
-
作者:
刘海涛
黄雪妮
李泱
来源:
航空制造技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惯导系统 定位精度 圆概率误差 评估
-
描述:
为了寻找合适的评估飞行试验中导航定位精度的方法,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作为基准,以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对长航时导航数据进行了统计计算,研究了两种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导航时间范围内选取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到的结论才能够被用户和研制方接受。
-
航空专用焊接数据库及专家系统
-
作者:
荣佑珍
刘仁培
魏艳红
来源:
航空制造技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航空制造业
专家系统
焊接
数字化
数据库
-
描述:
焊接数据库及专家系统是焊接数字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航空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步伐的加快,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航空企业开展航空专用焊接数据库及专家系统设计与开发方面的工作。目前在航空
-
航空发动机及其控制系统的建模与实时仿真技术
-
作者:
张天宏
吴宋伟
来源:
航空制造技术
年份:
202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人机
像控点
空中三角测量
航空摄影
-
描述:
建模与仿真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幅度提高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效率和水平。首先概述航空发动机及其控制系统模型和仿真方法的分类,然后结合实例分别介绍航空发动机和控制系统的建模方法,重点介绍了控制系统的硬件在环和半物理实时仿真试验技术,最后对航空发动机及其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当前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
飞机结构件柔性生产系统设备布局分析与优化
-
作者:
李杰
夏远猛
宋智勇
帅朝林
刘大炜
来源:
航空制造技术
年份:
202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柔性生产线
物流系统
设备布局
智能制造
飞机结构件
-
描述:
飞机结构件加工具有科研与生产混线、小批量与大柔性等典型离散制造特征,实现全生产过程自动化难度大。提出了一套综合物流、存储、装夹的柔性生产系统方案,形成了飞机结构件柔性生产系统设备布局,对柔性生产系统
-
飞机结构件柔性生产系统设备布局分析与优化
-
作者:
李杰
夏远猛
宋智勇
帅朝林
刘大炜
来源:
航空制造技术
年份:
202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柔性生产线
物流系统
设备布局
智能制造
飞机结构件
-
描述:
飞机结构件加工具有科研与生产混线、小批量与大柔性等典型离散制造特征,实现全生产过程自动化难度大。提出了一套综合物流、存储、装夹的柔性生产系统方案,形成了飞机结构件柔性生产系统设备布局,对柔性生产系统
-
航空电液伺服系统阀套珩磨材料去除体积预测研究
-
作者:
何鸿宇
杨长勇
苏浩
王志
来源:
航空制造技术
年份:
202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优化模型
珩后孔径精度
珩磨去除体积
停留时间
初始模型
-
描述:
针对珩磨加工阀套孔生产率低、加工精度难控制等问题,开展了内孔珩磨技术研究,通过分析9Cr18不锈钢珩磨过程中材料去除率的变化规律,提出一套适用于珩磨加工的材料去除体积理论公式。同时为使珩后孔不同轴向位置处的孔径趋近一致,需要在上下越程处增设停留时间,以此改进初始模型。基于初始模型与优化模型分别开展单因素珩磨试验,结果表明,往复速度和珩磨压强是影响珩磨材料去除体积的显著因素,针对珩磨材料去除体积与珩后孔径差,优化模型与初始模型的预测结果分别与对应的试验结果对比,可发现优化模型预测精度相较于初始模型分别提高25%~30%。在越程段增设停留时间并不会降低加工效率,可提高珩后孔尺寸精度,实现材料去除体积的准确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