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动力学研究】搜索到相关结果 1382 条
-
航空通用高精度测控系统中A/D和程控增益放大器及测控软件的研究与设计
-
作者:
王玮
来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测控系统
测控软件
共模自举
-
描述:
本文介绍了AMC301航空通用高精度测控系统。研究的主要任务是:系统中A/D和程控增益放大器的电路及印制板的设计和调试;对测控系统的测控软件包ADAS-PC做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和设计。 通过讨论分析
-
航空通用高精度测控系统中前端操作程序及控制逻辑电路的研究与设计
-
作者:
袁宏杰
来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描述:
本文主要研究和讨论航空通用测控系统前端操作程序及控制逻辑电路的实现。 本文就系统的通用性,测量与控制的兼容性,系统的结构,数据的传输与存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采用扫描表,应用DMA技术和中断技术实现
-
并行工程及其在航空电子系统(设备)研制中的应用研究
-
作者:
金兴明
来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并行工程
质量管理
航空电子软件
软件开发
-
描述:
尽可能地考虑产品寿命周期中的诸多因素,并作出正确决策。当今,并行工程的应用已取得了巨大成效并被广泛认同采用,显示出强盛的生命力。 本文综述了并行工程的发展渊源、研究概况;分析了并行工程的运行
-
基于并行工程的航空发动机叶盘结构特征设计与分析研究
-
作者:
倪靖凯
来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描述:
基于并行工程的航空发动机叶盘结构特征设计与分析研究
-
航空非电子系统仿真器(NASI)软件与油泵故障诊断研究
-
作者:
相胤嗣
来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描述:
本文包括两篇独立的内容。 NACSS(航空非电子综合模拟系统)的研究是研制NAMP(航空非电子监控处理器)的重要环节,并可为国内创立一套有关系统监控的实验手段。作为研制NACSSR 一部分内容,本文
-
面向数字航空航天博物馆的X3D技术研究与应用
-
作者:
王大江
来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Web发布框架
模型融合
X3D
-
描述:
结合JAVA技术进行基于WEB的交互式三维场景的创建。首先对基于XML的WEB发布框架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该框架最终实现了如下的发布系统,即三维图形数据由单一的XML文档存储,由应用服务器将其转换
-
来华留学生留京工作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
-
作者:
陈博
来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来华留学生 留京工作意愿 影响因素
-
描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来华留学生数量近年来逐年增长,我国的来华留学生教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在以往对来华留学生的研究中,学者们更多的将关注点集中在留学生的留学过程之中,对于留学生
-
我国民航飞行员培养模式研究: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学院为例
-
作者:
刘立伟
来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民航飞行员 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 学历教育 系统论
-
描述:
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我国民航业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对民航飞行员培养模式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仅关系到培养高素质飞行技术人才,也关系我国民航业健康高速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界定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学术产出研究:基于引文分析的方法
-
作者:
李娜
来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引文分析 学术产出 学科发展 SCIE
-
描述:
水平、办学实力和科研工作业绩。国内外无论是知名大学还是一般院校的综合排序,都将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作为重要依据之一。本论文对国内外应用文献计量学中引文分析方法在学科发展中的现状、特点和趋势的研究结果进行
-
航空器对第三方损害赔偿责任问题研究:以《关于航空器对第三方造成损害的赔偿的公约》为视角
-
作者:
廖慧
来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损害赔偿责任 航空器 第三人 一般风险公约
-
描述:
航空器致第三人损害的侵权责任不仅是航空法的重要内容,也是国际法、民法之侵权责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民用航空组织主持召开的国际航空法会议于2009年4月20日至5月2日在蒙特利尔举行,经过讨论,会议通过了《关于因涉及航空器的非法干扰行为而导致对第三方造成损害的赔偿的公约》(以下简称“非法干扰公约”)和《关于航空器对第三方造成损害的赔偿的公约》(以下简称“一般风险公约”)的案文。上述公约于2009年5月2日在蒙特利尔开放签字。本文重点在于一般风险公约。本文首先从几个飞机失事的具体案例入手,描述了多方的法律关系,正文部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论述:第一部分对航空器对第三方损害赔偿责任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航空器”一词在各种不同的航空法公约中常有不同的含义,一般风险公约并未对“航空器”一词下定义,我们可以推定为,芝加哥原有定义仍然适用。另外,在关于航空器对第三方损害赔偿责任方面,国家航空器是排除在外的。一般风险公约里“第三方”表述为“是指运营人、旅客或货物的托运人或收货人以外的人,可见公约调整范围不再局限于地面或水面,而是包含了空中相撞的情况。而且,在损害赔偿方面,只有运营人才是适格的责任主体。第二部分讲述了航空器对第三方损害赔偿责任的国际立法及演变。从1933年《罗马公约》谈起,到1952年《罗马公约》,最后到罗马公约现代化的结果——一般风险公约,文章讲解了其背景、主要内容,对各个公约做了对比,并分析了深层次原因。第三部分对航空器对第三方损害赔偿责任的性质及构成要件进行了分析,首先明确了这是一种侵权之债,并对它的五个构成要件进行了探讨。第四部分阐述了航空器对第三方损害赔偿责任之归责原则,包括严格责任制度、过失责任制度等,并对各国及公约的立法实践进行了分析,大多数国家倾向于严格责任。第五部分论述的是航空器对第三方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在民用航空活动中,对地面第三人造成损害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适用的是一种无过错责任制或者严格责任制。在这种责任制下,无论行为人是否存在过错,都必须承担赔偿责任,但为了保护民用航空事业的健康发展,有关国际法律规定的责任是有限的。这又具体体现为责任限额、责任的免除与排除,以及责任承担的分散化和社会化等趋势。第六部分论述了航空器对第三方损害赔偿责任的各国国内立法实践,对法国、德国、奥地利、英国、美国等的相关责任法进行了分析。着重分析了我国的相关责任法,特别是《民用航空法》和新颁布的《侵权责任法》关于航空器对第三方损害赔偿责任的规定。最后,提出了我国关于航空器对第三方损害赔偿责任的法律完善。虽然我国并未加入罗马公约,但相关责任法很大程度对罗马公约进行了借鉴,随着时代在发展,罗马公约的现代化也有了成果,我国也应当适时地对相关法律进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