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航空发动机,FTA,危害性事件,安全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1626 条
-
飞机高速牵引滑行制动模式分析
-
作者:
孙艳坤
睢乐
张威
祝恒佳
来源:
机械设计
年份:
202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飞机牵引滑行
制动性能
安全性
联合制动
-
描述:
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并以B737-200型飞机和TBL-180型牵引车为例,分析对比了牵引车单独制动和牵引车-飞机联合制动两种模式下的系统制动性能和制动安全性。结果表明:牵引车-飞机联合制动时的制动性能远优于
-
安全性分析在民用飞机货舱烟雾探测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
作者:
李一德
来源:
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
年份:
202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用飞机
安全性
烟雾探测
货舱
-
描述:
安全性分析在民用飞机货舱烟雾探测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
航空保障设备使用安全性的探究
-
作者:
羿澍
来源:
科技风
年份:
202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财产
人员
安全性
保障设备
发展
-
描述:
加强航空设备使用安全性,保护人员,财产不受损伤是现代化航空保障设备发展的前提,提高设备使用安全性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对航空保障设备在使用过程人员、财产的安全性做出探究,结合安全事故进行分析,阐明安全性对于航空保障设备发展的重要性。
-
军用飞机飞行管理系统适航性应用研究
-
作者:
祖肇梓
雷宏杰
屈重君
来源:
航空兵器
年份:
202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适航性
飞行管理系统
安全性
适航体系
军用飞机
-
描述:
军用飞机飞行管理系统的适航性在设计研制过程中需遵循的规范和标准。此外,对军用飞机型号研制中开展飞行管理系统适航性的安全性做了分析,并对飞行管理系统适航性实现的设计要求和管理要求进行分析,探索了在我国现行的军用飞机机载产品的研制体系下,如何开展军用飞机飞行管理系统适航性工作。
-
航空四站气体保障过程的STAMP建模与STPA安全性分析
-
作者:
胡剑波
李俊
郑磊
来源:
航空工程进展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STPA
航空四站气体保障过程
安全性
安全分析方法
STAMP
-
描述:
航空四站气体保障装备的可靠性在不断提高,而气体保障过程中的事故仍有发生,需要一种新的方法系统地去识别新的危险因素,从而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从控制的角度结合STAMP和STPA对航空四站气体保障过程进行
-
飞机大气数据系统浅谈
-
作者:
景欢欢
来源: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经验与预防
大气数据
全静压探头
安全性
精确数据
-
描述:
数据信号,能够为飞机提供不可或缺的信息,满足飞机在各种环境下的使用要求,并为飞机飞行提供必要的信息显示,大气数据系统是飞机飞行驾驶的关键设备,其运行状况直接决定着飞机飞行的安全性,大气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对于保障飞机的安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
先进民机飞控系统安全性设计考虑
-
作者:
石鹏飞
张航
陈洁
来源:
航空科学技术
年份:
202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共模抑制
民用飞机
安全性
边界保护
飞行控制系统
-
描述:
先进民机飞控系统安全性设计考虑
-
飞机方向舵卡阻对飞行安全的影响分析
-
作者:
伍智敏
席锋
薛帅
来源:
航空科学技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操纵性
稳定性
方向舵卡阻
安全性
仿真
-
描述:
针对飞机方向舵出现卡阻时对飞机飞行安全性的影响问题,对空中及地面不同飞行阶段的飞行情况进行仿真计算,得到方向舵出现卡阻的偏角范围,给出了飞机在方向舵卡阻时的安全等级。并在工程模拟器上进行了方向舵卡阻安全性试飞验证,结果表明,分析结果与试飞结果一致,该分析方法和思路正确,可用于飞机的安全性分析。
-
民用飞机后压力框破裂风险分析初探
-
作者:
刘会星
刘艳
郭忠宝
来源:
航空科学技术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冲击波
后压力框破裂
安全性
特定风险分析
峰值超压
-
描述:
民用飞机在巡航时发生后压力框破裂(APBR),瞬间产生的冲击波可能破坏后机身关键结构与系统,影响继续安全飞行和着陆。将APBR视为空气介质压力容器的爆炸,讨论了APBR冲击影响的工程计算方法,提出了APBR风险分析方法和风险减缓的设计措施,为飞机系统安全性设计及其适航符合性验证提供理论支持。
-
基于模型和数据的在役航空装备安全风险监控和预警技术研究
-
作者:
王达亮
张金涛
汪建华
来源:
航空标准化与质量
年份:
202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数据
安全性
航空装备
事故监控
事故预警
-
描述:
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和数据的航空装备安全风险监控和预警技术方法,通过开展安全风险识别、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制定、监控和预警机制建立等工作,发现航空装备中存在的可能导致飞行事故、事故征候等不安全事件的部附件及其故障模式,并有针对性地从外场使用、维护等方面提出防控措施,在外场建立预警机制,出现对应的部附件故障模式后立即发出告警,查明原因并采取防控措施,有效防范航空装备故障重复发生导致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