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罗斌,,杨芳芳,,李炎军,,刘昭林,,王呈豪】搜索到相关结果 5 条
-
航空发动机增压式离心通风器流动与分离特性研究
-
作者:
姜乐
陈以彪
李炎军
李贵林
刘涛
来源:
航空学报
年份:
202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增压式离心通风器
压差
敏感性分析
分离效率
最小分离直径
-
描述:
航空发动机滑油系统的精细化设计依赖于对关键部件工作性能的理解,这其中包括影响轴承腔压力和滑油消耗的通风器。为研究航空发动机气动增压式离心通风器的流动与分离特性,通过数值仿真获得了设计参数对压差、分离效率和最小分离直径的影响,并定量评估了设计参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提高转速能够在实现气动增压的同时提升分离效率、降低最小分离直径;转速为25000r/min、通风量为10g/s时,进口压力比出口压力低2700Pa,分离效率可达99.5%。增大通风量将削弱通风器的气动增压效果,且不利于油滴的有效分离。调整叶片数量可使气动增压效果达到最佳,压差的最大变化量均可超过30%,然而叶片数量对分离效率和最小分离直径的影响较小。转速对压差和分离效率的影响较大,最小分离直径受通风量的影响最显著。此外,通风器的工作特性还受设计参数之间的交互影响,根据敏感性系数对设计参数进行合理匹配可以进一步提升工作性能。
-
航空发动机离心通风器气动与分离特性研究
-
作者:
姜乐
陈以彪
李贵林
李炎军
刘涛.
来源:
第15届全国转子动力学学术大会摘要集
年份:
2023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离心通风器
分离特性
发动机
不同类型
-
描述:
<正>航空发动机滑油系统为轴承和齿轮等部件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轴承腔或附件机匣内部甩出的滑油与密封空气在高速旋转部件带动下形成复杂的油气两相流动状态,其中大部分滑油沉积到轴承腔或附件机匣壁面形成油膜并从回油口流出,部分滑油以油滴的形式随空气由通风口排出。为减少滑油的消耗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
航空发动机离心通风器气动与分离特性研究
-
作者:
姜乐
陈以彪
李贵林
李炎军
刘涛.
来源:
第15届全国转子动力学学术大会摘要集
年份:
2023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离心通风器
分离特性
发动机
不同类型
-
描述:
<正>航空发动机滑油系统为轴承和齿轮等部件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轴承腔或附件机匣内部甩出的滑油与密封空气在高速旋转部件带动下形成复杂的油气两相流动状态,其中大部分滑油沉积到轴承腔或附件机匣壁面形成油膜并从回油口流出,部分滑油以油滴的形式随空气由通风口排出。为减少滑油的消耗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
热力耦合作用的航空发动机主轴球轴承动力学分析
-
作者:
曹赛赛
杨海生
罗斌
唐瑞
邓四二
来源:
航空动力学报
年份:
202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动力学
保持架碰撞力
热力耦合
角接触球轴承
热网格法
-
描述:
为更准确分析航空发动机轴承动态特性,本文基于滚动轴承动力学理论和传热学理论,建立了一种航空发动机主轴球轴承热力耦合的动力学模型。采用预估-校正的GSTIFF变步长积分算法求解动力学微分方程组,分析了轴承供油量和供油温度对轴承温度及轴承动力学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球轴承高速运行时轴承动力学特性受轴承生热影响较大;增大供油量有助于降低轴承温度以及减小钢球与保持架之间碰撞力,但过大的供油量会导致轴承保持架振动增大;供油温度主要影响轴承温度以及润滑油粘度,保持架与引导套圈间的作用力随着供油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供油温度在120℃时轴承保持架振动最小。
-
服役工况及喷丸强化对航空齿轮钢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
-
作者:
李嘉玮
赵新浩
李炎军
吴吉展
魏沛堂
刘怀举
来源:
表面技术
年份:
202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滑差率
接触应力
喷丸强化
服役工况
航空齿轮钢
滚动接触疲劳
-
描述:
目的 针对不同服役工况和表面处理下航空齿轮钢接触疲劳性能不明确的问题,探究不同工况参数及喷丸强化对AISI 9310航空齿轮钢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方法 基于双圆盘滚动接触疲劳试验台,对AISI 9310航空齿轮钢圆盘滚子试件在2种接触应力、3种滑差率的服役工况,以及渗碳磨削、喷丸强化2种工艺下开展滚动接触疲劳性能研究。使用白光干涉仪、X射线衍射应力仪和显微硬度仪对喷丸强化前后的表面形貌、残余应力和显微硬度进行表征,探究喷丸处理后的表面完整性与滚动接触疲劳性能之间的规律。结果 当接触应力由2.5 GPa增至3.0 GPa时,AISI 9310试件的滚动接触疲劳寿命降低了64.7%;当滑差率由10%增至20%、30%时,试件的滚动接触疲劳寿命分别下降了18.9%和42.8%,同时寿命分散性有所降低。此外,研究发现喷丸强化使试件表面残余压应力提升了104.3%,并形成了残余压应力层,表面显微硬度提升了4.8%,同时使试件的沟壑状刀痕转变为凹凸不平的弹坑,表面性状宽高比提升至0.931 0,更有利于润滑油的储存,从而使得试件的滚动接触疲劳寿命提升了87.8%。结论 获取了不同接触应力、滑差率和表面强化处理对AISI9310航空齿轮钢滚动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规律,为我国航空齿轮抗疲劳设计制造提供了评价方法和基础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