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载运输类飞机副翼飞行载荷设计
作者:
马凯超
徐岚玲
张建叶
日期: 2019-07-05
来源 : 航空学报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机动仿真 襟副翼 机舰适配性 最大可用偏度 飞行载荷 副翼 舰载运输类飞机 滑流
描述: 舰载运输类飞机布局紧凑,副翼兼备增加升力(襟副翼)、提供滚转力矩等作用。根据CCAR-25增升装置和滚转情况的设计准则,并考虑机舰适配性要求,研究了某舰载运输类螺旋桨飞机的襟副翼和副翼飞行载荷设计方法。通过机动仿真获得襟副翼、副翼典型载荷情况,通过面元法获得不同动力影响下的气动特性数据和压力分布数据,结合理论方法与工程需要,计算、筛选出襟副翼和副翼的载荷边界作为其设计载荷。研究结果表明,算例飞机的襟副翼和副翼飞行载荷受滑流影响较小;襟副翼在各个设计空速的迎面突风情况下获得设计载荷;副翼在设计俯冲速度的最大可用偏度情况下获得设计载荷。
舰载航空飞行器气动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作者:
刘晓波
陈涛
孙杭义
钟萍
何思利
石建军
周蜜
日期: 2024-01-01
来源 : 战术导弹技术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地面试验 气动布局 舰载航空飞行器 空气动力技术 流动控制 飞行试验 数值仿真
描述: 舰载航空飞行器气动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舰载航空装备修理级别分析
作者:
李季颖
朱四华
戢治洪
孙媛
日期: 2018-01-03
来源 :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修理级别分析 单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 舰载航空装备
描述: 修理级别分析(LORA)是装备保障性分析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某舰载航空装备维修保障实际,提出了基于因素分析法的修理级别综合分析方法。基于单因素给出了经济性和非经济性分析方法和模型。基于多因素方法给出了扩展LORA-BR模型和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模型。最后,以多因素FAHP方法进行了实例分析。为舰载航空装备修理级别分析进行了有益探索。
舰载航空的艰难起步
作者:
赵建勋
日期: 2020-06-05
来源 : 军事史林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浮筒式水上飞机 飞行甲板 法国海军 飞行员 水上飞机母舰 柯蒂斯 重巡洋舰 弹射器
描述: 舰载航空的艰难起步
舰载航空炸弹保障流程安全性建模分析
作者:
任俊鹏
严平
王德石
日期: 2018-04-09
来源 :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航空炸弹 保障流程 安全性
描述: 舰载航空炸弹的安全是航母战斗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将航空炸弹的舰上保障流程划分为贮存、转运、装配、检测、挂载、补给六大作业剖面,对每个作业剖面中影响弹药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在航空炸弹保障流程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根据层次分析原理,利用AHP法对航空炸弹的整个保障流程进行安全性分析,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舰载航空炸弹保障流程的总体安全性评估模型。为提高航空炸弹的保障能力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舰载航空发动机用GH2150A压气机叶片的耐蚀性
作者:
王江
张林嘉
张安琴
高军
尹翔
肖钦夤
日期: 2024-01-01
来源 : 腐蚀与防护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腐蚀 酸性盐雾 GH2150A叶片 酸性大气 涂盐热腐蚀
描述: 舰载航空发动机用GH2150A压气机叶片的耐蚀性
舰载航空医学的知识组织与系统构建
作者:
刘鹏年
肖健
张玉
王松俊
日期: 2016-12-22
来源 : 人民军医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舰载航空医学 知识组织 系统
描述: 舰载航空医学的知识组织,是认识舰载航空医学学科体系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美军和国内对舰载航空医学的分类实践,采用传统专业叙词表和分类法结合计算机工具,提出了构建舰载航空医学的知识组织系统的途径。
舰载电子战飞机与无人机协同作战视图研究
作者:
熊鹏
严必虎
程志锋
程智琦
日期: 2024-01-01
来源 : 火力与指挥控制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舰载电子战飞机 战术运用 协同作战 DoDAF
描述: 舰载电子战飞机与无人机协同作战视图研究
舰载机飞行员选拔用多色光脑电诱发闪光灯研制
作者:
陈勇胜
黄靖
田大为
于飞
张慧变
张琳
郑颖鹃
朱晓全
日期: 2024-01-01
来源 : 医疗卫生装备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色光脑电诱发闪光灯 飞行员选拔 光敏感性癫痫 舰载机飞行员
描述: 舰载机飞行员选拔用多色光脑电诱发闪光灯研制
舰载机飞行员脊柱骨折术后治疗并成功复飞1例报道
作者:
曹蕊
钟毓贤
马彬
周维金
朱旭
丁宇
日期: 2021-04-09
来源 :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骨折 脊柱 舰载机飞行员 康复
描述: 目的通过分析我国首例舰载机飞行员脊柱骨折术后经过康复治疗成功复飞的案例,提出我军舰载飞行员脊柱康复的评估和治疗原则。方法患者男性,35岁,舰载机飞行员,2016年4月因坠落导致L1脊柱椎体粉碎性骨折并多发骨挫伤,入住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原海军总医院),经过微创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L1椎体经皮微创植骨手术,仍存在四肢、躯干活动障碍。后期康复治疗分为初、中、末三个阶段,包括了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核心肌力、远端肌力、心肺功能、步态及职业能力的评估和治疗。结果经过1年康复治疗结束后,患者已能完成6级腹桥,脊柱关节活动范围正常、心肺功能和动态步行等指标均显著提高,功能性动作测试(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FMS)评分33分。2017年3月经原海军、航天员中心、空军等多个机构专家鉴定,意见为飞行合格,并于2017年5月31日复飞成功。结论经过三级康复,患者运动能力已达到球类运动员水平。故阶梯康复治疗可以应用在军事飞行员脊柱康复治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