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卓跃,李旭丰,】搜索到相关结果 7 条
-
台湾航空制造业发展历程(五)
-
作者:
卓跃
李旭丰
来源:
海峡科技与产业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航空制造业
电子系统
发展阶段
航空工业
李适
远东航空
恢复阶段
飞机制造
技术局
华锡钧
-
描述:
台湾著名飞机制造专家、前汉翔公司副董事长李适彰认为,台湾战后航空工业发展可分三个阶段:1949—1968年为"停顿阶段";1969—1988年为"恢复阶段";1989年至今为"发展阶段"。前台湾"空军航空发展中心"(简称航发中心)主任华锡钧也在《云汉的故事——IDF战机引擎研发过程剖析》中指出,"空军技术局"时期,岛内航空工业发展因此停滞。"空军技术局"鉴于喷气式战机电子系统的日趋复杂与重要,一直想要成立一座"电子军械厂",提升
-
台湾航空制造业发展历程(三)
-
作者:
卓跃
张颖
来源:
海峡科技与产业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满清政府
航空制造业
西方科学
科学救国
中国航空公司
飞机制造厂
广东军政府
航空工业
以制
中央航空学校
-
描述:
传承中国大陆航空工业命脉战后台湾航空制造业的另一主要技术来源传承自海峡彼岸的中国大陆。自中国近代以来,很多有识之士都提出向西方学习、"科学救国"的主张。例如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曾国藩、李鸿章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推行洋务运动,引进大量西方先进技术。甲午战争满清政府战败后,由光绪帝为领导,康有为、梁启超规划的新政里,也有一部分希望藉助西方科学思想与制
-
台湾航空制造业发展历程(四)
-
作者:
卓跃
张涛
来源:
海峡科技与产业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陆军
航空制造业
志愿队
维修训练
民航运输
航空工业
抗战后期
民用航空局
字尾
飞机制造
-
描述:
此外,航空研究院下属理工系在此期间还先后设计出"研教1型"双翼教练机(前后共生产15架)、"研教2型"单翼教练机、"研教3型"单翼V字尾教练机、"研滑运一"型巨型滑翔运输机等四种机型(后三者并未投入生产)。至此,「」运作不到9年的时光,完成
-
台湾航空制造业发展历程(三)
-
作者:
卓跃
张颖
来源:
海峡科技与产业
年份:
201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满清政府
航空制造业
西方科学
科学救国
中国航空公司
飞机制造厂
广东军政府
航空工业
以制
中央航空学校
-
描述:
传承中国大陆航空工业命脉战后台湾航空制造业的另一主要技术来源传承自海峡彼岸的中国大陆。自中国近代以来,很多有识之士都提出向西方学习、"科学救国"的主张。例如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曾国藩、李鸿章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推行洋务运动,引进大量西方先进技术。甲午战争满清政府战败后,由光绪帝为领导,康有为、梁启超规划的新政里,也有一部分希望藉助西方科学思想与制
-
台湾航空制造业发展历程(五)
-
作者:
卓跃
赵宝山
来源:
海峡科技与产业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航空公司
航空制造业
台湾人
飞机维修
抗战期间
军需工厂
亚洲航空
定期航线
机械公司
陈纳德
-
描述:
前面提过,由陈纳德在中国抗战期间创建的"民航空运大队"(简称CAT),在朝鲜战争期间,曾支援联合国军所谓"非战斗性"的运补工作,如伤兵运送、气象资料搜集、夜间空投游击队员与物资等。1955年,CAT改组登记为两家公司,一是民航空运股份有限公司,二是亚洲航空公司(简称"亚航",前者负责经营台湾岛内外定期航线业务,后者作为美国航空公司(Air Aericam)在亚洲的主要飞机维修企业。可以说,当时亚航是太平
-
台湾航空制造业发展历程(七)
-
作者:
卓跃
赵宝山
来源:
海峡科技与产业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航空制造业
江西南昌
专科教育
土木工程
毕业人数
班次
教练机
动力工程
制造人员
学程
-
描述:
以"空军机械学校"为例。该校成立于1936年的江西南昌,在1949年辗转迁台前,该校以培养飞机及其装备的维护修理制造人员为目标,校内设有高级、正科、初级等班次。至1949年底,历届毕业人数共计9,720人。1960年,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将该校教育学程分为预备教育及专科教育两个阶段,并分成航空机械、土木工程、物资管理及动力工程等四科,学生班的训练规定是:入伍训练12周,预备教育36周,专科教育82周,总
-
台湾航空制造业发展历程(八)
-
作者:
卓跃
张颖
来源:
海峡科技与产业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不料此时随着国际形势的转变,美国尼克松政府开始与中国大陆接触,诺斯罗普公司协助台湾设计飞机一事也受到影响,直接借助美方力量已经不大现实。1976年12月,台湾当局派往美国诺斯罗普公司的设计人员,除了少数仍逗留外,其余均返回台湾,并带回了初步设计方案和技术资料。这段实习经历为他们带来宝贵的工作经验和飞机设计知识,为日后在岛内开展航空方面的研发工作奠定了基础。随后台湾航空工业发展中心(简称“航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