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海洋装备产业处负责人辛颖带领省无人机产业联盟、山东交通学院、长光禹辰信息技术与装备(青岛)有限公司等一行5人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孙高亮等的陪同下,来校调研航空及无人机产业发展情况。我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李伟年出席相关活动。
李伟年对辛颖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长期以来给予我校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航空特色发展和无人机产业发展,大力支持和推进省级无人机产业学院的建设工作。他要求,相关部门、二级学院和科研单位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与国家军工集团、中国科学院等的科研合作,服务无人机等航空航天领域的国家科研战略,另一方面还要与滨州市等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密切合作,推进无人机+智慧农业和无人机+智慧城市工作的落地见效,提升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为省无人机产业的发展壮大贡献智慧和力量。
辛颖对我校在航空特色办学和无人机产业学院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介绍了本次调研的目的和意义。她表示,将认真听取学校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推动全省无人机产业良性发展。她希望,学校充分用好省市无人机产业相关资源,积极推进校地、校企融合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会上,我校航空工程学院负责人与长光禹辰信息技术与装备(青岛)有限公司负责人签署了无人机产业学院校企合作协议。与会人员就无人机产业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一步的工作打算等有关事项进行了深入交流。
会前,辛颖一行实地参观考察了我校航空办学展室、飞行学院和航空工程学院实验室。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有关人员,山东博远视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我校科研处、教务处、飞行学院、航空工程学院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参加了调研。
9月28日,山东航空运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在济南召开。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司家军,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副处长宋健,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杨娟出席会议,我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宫新军应邀出席并致辞,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王心出席会议、院长楚金华主持会议,山东航空产业协会秘书长董钱堂出席会议。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院校等各级领导和代表70余人参会。
宫新军对山东航空运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事业发展的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和兄弟院校表示衷心感谢,并详细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他表示,作为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我校将按照《山东航空运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章程》和共同体年度计划要求,高质量完成共同体各项工作,为全省乃至全国航空运输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他希望,共同体各成员单位围绕产教融合和航空人才培养开展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合作,推进教育资源与产业布局战略匹配,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共同构建我省航空事业“政行校企”集群化融合发展新格局,更好服务“航空强国”“交通强国”建设。
在全体与会代表共同见证下,司家军、宋健、杨娟、宫新军、王心、董钱堂共同按下启动键,山东航空运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正式成立。
下一步,我校将进一步发挥航空特色办学优势,加强与航空公司、机场、航空制造类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深层次交流与合作,按照航空业发展需求,深化航空人才和航空科技供给侧改革,全面提升航空人才培养、航空科技创新、航空决策咨询、航空文化建设能力和水平,深度融入、优质服务、高效助力航空业发展。
8月31日,民航山东监管局副局长万跃东一行3人来校考察指导工作。我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李伟年热情接待了来访客人。
李伟年对万跃东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民航山东监管局一直以来给予我校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并介绍了学校航空办学历程和航校建设情况。他说,学校建设141航校,实现飞行员一条龙培养,完善人才培养链条,致力为民航飞行员培养事业和民航强省建设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他希望,民航山东监管局能够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学校发展和航校建设,助力我校建设航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万跃东对我校近年来取得的办学成绩给予高度评价,指出大高国际飞行学校是滨州学院建设一流航空特色学校的重要支撑,必将推动学校航空内涵建设高质量发展。他还对我校航空办学和航校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建议。
考察期间,万跃东一行参观考察了滨州学院航空飞行实训基地、山东大高国际飞行学校和我校飞行学院、乘务实训中心、机场运行与管理中心、CCAR-147 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机构、无人机实验室等。
大高航空高新产业园、我校办公室、国有资产管理处、飞行学院、乘务学院、机场学院、航空工程学院、山东大高国际飞行学校有关负责人参加相关活动。
7月17日,山东省教育厅公布了第三批“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入选名单。我校以机电工程学院院长章健为团队负责人的“航空制造教师团队”成功入选。截至目前,学校已有3个教师团队获批“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航空制造教师团队是一支学历和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学科融合度强的学术梯队。团队自2015年以来,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团队建设,依托山东省高校航空结构件先进制造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以服务航空强国、航空强省为导向,打造航空结构件表面工程、微纳制造、高性能铝合金材料等科研创新品牌;践行黄大年精神,把航空报国贯穿于立德树人、科研创新全过程,实现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与交通强国、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与区域重大需求紧密对接,成果突出,事迹感人。
下一步,学校将继续以“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建设为示范引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航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