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航空母舰新闻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

日期:2016.12.22 点击数:3

【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刘永红 

【关键词】 批评话语分析 系统功能语法 意识形态 中国航母

【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诞生以来,批评话语分析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辛斌,2008)。批评话语分析特别关注两个非文学领域:一是大众语篇和官方话语,二是个人话语。前者源自官方,通常可以直接塑造社会意识,普通百姓被动接受;后者来自个人,人们通常习以为常,从而忽略其中意识形态(辛斌,2002)。批评语言学家着重研究隐藏在语篇中那些不易察觉的意识形态。他们虽有将新闻语篇作为批评分析语料,但大多局限于政治新闻和社会新闻。对于军事新闻特别是有关航空母舰的报道研究甚少。本文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主要理论框架,以《中国日报》,《纽约时报》和《BBC》三家媒体对于2012年9月25日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正式交接入列这同一事件的三篇报道为语料,运用及物性,情态和词汇选择为分析工具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三家媒体在语言特点上的不同之处,并进一步揭示了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语言不是一种中立的媒介,它是一种社会实践,是一种表达意识形态的手段。本文语料分析的结果显示对于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正式交接入列这同一事件的报道,《中国日报》,《纽约时报》和《BBC》三家媒体在立场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中国日报》主要围绕首艘航空母舰的重大意义及其未来发展和其防御作用进行报道,其态度是积极的;而《纽约时报》和《BBC》明显对中国航空母舰存在偏见和歧视,其态度是消极的。因而《中国日报》在“动作者”,“说话者”和“载体”的选择方面主要集中在中国、中国航母、中国高层领导和中国专家;《纽约时报》和《BBC》的选择包括日本、越南和外国专家,从而引入一些带有明显偏见的因素。《中国日报》在报道过程中选用了具有褒义的词汇,而《纽约时报》和《BBC》则大量运用了具有贬义的词汇。另外两者都暗示对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壮大表示担忧。因此中国应快速发展航空母舰的高端技术,同时在国际上广泛宣传其航空母舰防御的目的,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误解。本文的研究价值在于其扩展了批判话语分析在军事新闻的运用。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新闻和社会新闻,对于看似中立的军事新闻特别是航空母舰的报道分析很少问津。本研究意义在于帮助广大外语学习者和爱好者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提高其批评性阅读的能力。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授予年度】2016

【导师姓名】朱嫣然

【读秀链接】读秀链接

3 0
Rss订阅